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文丨黄梦笛
排版丨严宇静
责编丨陆慧
毒品,
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也知道它害人不浅。
但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什么?
想必很少有人知道。
今天就为大家揭露一下: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真面目。
何为新精神活性物质?
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的定义,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是指未被国际禁毒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带来威胁的物质。
分类如何?
据UNODC统计,全球已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化学结构划分,共九大类800余种,远远超过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物质的数量。据预测,新精神活性物质将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九大类:
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九大类
第一类合成大麻素类第二类卡西酮类第三类苯乙胺类第四类色胺类第五类派嗪类第六类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第七类氨基茚满类第八类植物类第九类其他类
>>根据其作用效果,可分为七大类:
根据其作用效果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合成大麻素类)第二类兴奋剂类(苯乙胺类、卡西酮类、氨基茚满类、哌嗪类)第三类迷幻剂类(苯乙胺类、色胺类、麦角酰胺类)第四类色胺类第五类分离剂类(氯胺酮及苯环利定类)第六类阿片类(芬太尼类、鸦片衍生物类)第七类镇静催眠剂类(苯二氮卓类)第八类其他类
毒性如何?
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本身即是为规避法律管制而设计出来的,所以当某个品种的毒品被列入管制后,很快就会有新的替代物质被创造出来,更新换代速度极快。
更为可怕的是,大部分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者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并且不易被现有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来。
比如,我国列管的卡芬太尼的药效为吗啡的1万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2毫克。2毫克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一个可乐瓶盖可以盛装约10克,也就是说1/50瓶盖的分量就可以致一个成年人死亡。
再如,现有常用的甲基苯丙胺(冰毒)试剂盒对部分苯乙胺类和卡西酮类物质呈阳性,但大麻试剂盒对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却呈阴性,须将精神和行为异常的行为人生物样本,送至实验室方能检测出是否吸食。
撕开它的伪装模样!
我国目前查获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的晶体或粉末,主要在邮递过程中被公安和海关查获。虽然多为在国外被加工后出售,但有部分会返销回国内。
目前,天津、辽宁、山东、内蒙古、四川、云南、江苏、新疆等多个地区,已查获有含合成大麻素的制品出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花瓣、烟叶、香料、巧克力、烟油等中均有隐藏。
在黑龙江、重庆等地缴获的果冻中,检出α-PVP等卡西酮类物质。
在新疆、四川等地缴获的邮票外观物品中,检测出2C类致幻剂成分。
在网购的同志用品中,检测出5-MeO-DIPT等色胺类物质。
防毒小贴士
●在生活中,远离陌生人给你的食物饮料和可吸入物品(例如,气球、香水);
●对于某些娱乐场所中已拆封的食物、饮料,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
●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有些事情永远不要去尝试。
(注: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