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将领是谁(大明第一帅是汤和还是徐达)

抒情君 8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曾指挥并参与了明朝开国几乎所有的大小战役,一生戎马的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朱元璋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为淮西24将和开国六王之首,被朱元璋倚为万里长城。

徐达出身寒微,小时候甚至啃过观音土。元朝末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而元朝王公们只知勾心斗角,不知体恤民力,反而加重搜刮,最终引发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红巾军起义。到了1353年,起义烽火已经席卷大江南北。这时,徐达的濠州老乡郭子兴也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而在这支看似并不起眼的义军阵营里,却隐藏着一个日后荣登九五之尊,并由此改变华夏命运之人,这个人就是郭子兴的女婿朱元璋。

至正十三年,二十六岁的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竖起招兵买马的大旗,从小跟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徐达欣然应召入伍,单从人数上来看,朱元璋的这次募兵行动算不上多成功,因为只招募到了七百多人,可就在这七百多人里,后来威名赫赫的淮西二十四将就占了十八位,而徐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正是朱元璋的这次募兵,对他后来的帝业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也就此开启了徐达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沙场征战的一生。

徐达入京后被授予了镇抚的职位,由于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在濠州陷入内斗,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于是在至正十四年,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也就是后来的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也正是从此刻起,年轻的徐达初入锋芒,并一步步封王拜相。

至正十五年,徐达与朱元璋攻取和州,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攻打太平,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生擒元将陈也先,并收服了康茂才部,两个月后,徐达又攻取了溧水、溧阳、芜湖等地。至正十六年二月,徐达大破海牙水师,一个月后又率军攻下集庆,朱元璋将集庆改为应天府。至此,朱元璋在徐达等大将的帮助下,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徐达也因此被封为佥枢密院事。

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应天,但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南有方国珍,西有陈友谅,可以说是四面环敌,为了扩展生存空间,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命二十七岁的徐达进攻池州,擒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也因此被拜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坐镇池州。元至正二十年正月,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兵增援,徐达与常遇春诱敌深入,并在九华山下设下伏兵,内外夹击,打的陈友谅大败。此战,徐达斩首万余,生擒三千,徐达也因此被拜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至正二十二年,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来犯,朱元璋亲率二十万大军在鄱阳湖与其展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大决战。朱元璋虽然在兵力上处于弱势,但好在有徐达这样的猛将。此战,徐达身先士卒,率兵力战,大败陈友谅军前锋,斩杀一千五百多人,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大振。在经过三个月的激战后,朱元璋最终在鄱阳湖打败了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正月,徐达升任左相国,之后率军平定了武昌、江陵、夷陵、衡州等地,彻底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在消灭了陈友谅后,元至正二十六年,徐达与常遇春一起统兵二十万攻打张士诚,并围困平江城。九月,平江城破,徐达俘虏张士诚并将其押送至应天,之后,张士诚在看守之地自缢而亡,随后,方国珍也投降。至此,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南方。

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朱元璋发布北伐檄文,并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是攻取了济宁、东平等地,而后山东各地元军就闻风而降,相继归附。在基本占领山东后,徐达又率军攻取汴梁、洛阳、陕西、甘肃等地,七月,徐达攻克通州,八月,攻克元大都,元顺帝逃至上都,元朝就此灭亡,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也终于被收回。

在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先后多次派徐达征讨残元势力。洪武二年冬,徐达率军与残元大将王保保决战,全歼王保保军八万多人,最终王保保仅带了妻儿和亲兵数人逃往上都。不久后,徐大率军进抵安定,并大败元军,元将库库仅率数名随从向北逃往和林,今蒙古国库伦。五月,元惠宗死,徐达命李文忠擒获元惠宗嫡子买的里八刺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大胜而归。朱元璋犒赏三军,并下诏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赐世袭文券。朱元璋还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子,将徐达排在了第一位。

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京留守时得了背疽,朱元璋听说后,特意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携敕书前去慰劳,十月将徐达接回南京。不过仅四个月后,徐达病情加重,随后病逝于南京,享年五十四岁。

徐达死后,朱元璋悲痛万分,亲自为徐达撰写神道碑文,并亲至其家参加葬礼,赐葬在钟山之阴,朱元璋还下诏追封其为中山王,配享太庙,谥号武宁。就这样,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