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知晓,究竟是什么能助你实现梦想。
海明威不会想到,一次毫无兴趣的茶会,竟给他送来了让他名扬大洋彼岸的关键人物。这当然不是海明威最希望的成功之路,毕竟他是如此自负于自己的才华。但正如每个走在荆棘路上的青年奋斗者一样,你不会猜到生活会不定时给你投下什么样的炸弹,也不会想到它又将给出什么恩赐——哪怕有时候,是一个你根本没有在意的人。
《整个巴黎属于我》·第四篇
以下内容选自《整个巴黎属于我》
[美]莱斯利M.M.布鲁姆 著,袁子奇 译
中信出版集团丨2019.1
海明威带着一种羞怯的、令人放下戒心的微笑,似乎对别的客人并不感兴趣,很多年之后勒布回忆说。在他看来,海明威潇洒、不做作。那时我想,我还从未见过一个旅居巴黎的美国人如此不受巴黎生活的侵染。
哈罗德·勒布
勒布则不然,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巴黎生活的影响。此时他23岁,来到法国是为了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这一再造历程仍然心不在焉地进行着。勒布是纽约最有钱、最有名望的两个犹太家族——勒布家族和古根海姆家族的后代。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像一个一贫如洗的吉卜赛人一样虚度了几年。勒布前往欧洲,用手里的这笔钱创办了一份新杂志,《扫帚》(Broom)。正如杂志的名字揭示的那样,他要开始扫清一些东西了。文学生涯和文人们对于勒布依然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后来他说,在福特的茶会上第一次见面,他就看得出海明威是个非同小可的人物。两个人也切磋了打猎和钓鱼技艺,很快就约定有空再聚。欧内斯特让我越瞅越喜欢。勒布后来写道。海明威如此膀大腰圆,同时又如此敏感,醉心于写作艺术,这令勒布尤其惊叹。我早就怀疑,美国缺少好作家的一大原因就是一种流行的成见……认为艺术家都是不那么有阳刚气概的人,接着勒布把奥斯卡 · 王尔德引作了一个值得批评的案列,像海明威这样的男人开始从事写作,这是一个好迹象。
他们常常光顾咖啡馆和酒吧,边喝边互相讲故事。勒布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海明威,他的强大优势正是海明威缺少的——常青藤的教育、似乎取之不尽的资源——而且这种不平等逐渐在两个人之间催生了隔阂。但是,站在海明威的立场,勒布有一项尤其令他忍无可忍的优势:他即将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杜达布》(Doodab),由博尼-利夫莱特出版社(Boni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