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璇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未来,就藏在父母的教育里。
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这5条教育领域的心理学效应,或许能够帮助你成为更好的家长,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标签效应
多给孩子贴上一枚正向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因为,人会无意识地努力,让自己的行为与标签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就是标签效应。
标签,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认同,影响巨大。
性格上,孩子不太活泼,父母就给孩子贴上太害羞、太内向的标签,孩子便潜移默化地更不爱张口说话了。
学习上,孩子某一科目成绩不理想,父母给孩子贴上偏科的标签,孩子就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这个科目真的很差劲,怎么都学不好。
行为上,父母经常对孩子说除了捣乱,你还会做什么?你真是做什么都不行,不仅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更会使孩子无形中往标签的方向靠近。
作为父母,不要永远盯着孩子的缺点看。
要善于观察,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用正面的标签,去不断鼓励孩子发扬优点。
当孩子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时,鼓励他:你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好孩子;
当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时,肯定他:你真是一个有责任心、又勤快又能干的好孩子。
孩子不是生来就优秀,而是在父母的称赞与表扬中,变得越来越自信优秀的。
德西效应
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深受启发:
一位喜欢清净的老人,被附近嬉戏的孩子吵闹声困扰。
于是,老人决定拿出一些零钱,按声量大小来奖励他们:谁声音大,就给谁更多奖励。
一段时间后,老人开始渐渐减少奖励,直至没有。
这下,孩子们不干了,都认为:没有奖励了,谁还来给你吵闹!
于是,老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这就是德西效应:即一个人进行愉快的活动时,如果提供过多的外部奖励,会降低人的内在动机,使之对事物失去兴趣。
可见,一味地物质奖励,只会干扰孩子的内部动机。
表面上,会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产生行动;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唤醒他内心对事情的认可。
儿子曾经因为语文偏科,娃爸决定激励儿子好好学语文,和儿子约定:只要超过平均分1分,就奖励200元。
结果,那次期末考,儿子语文考得比平时还差!
儿子倒很坦率:我对语文本来就不感兴趣,你们重奖不仅弄得我很有心理压力,还感觉我考得好是冲着奖金去的。
于是,我开始带儿子看经典名著,陪他读古诗词。
但凡发现儿子用了个新成语,学了新古诗词,我都会追着让他给我也讲讲,讲好了就可劲夸。
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竟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语文。
想要孩子真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还得从激发他的动力入手。
如果这个动力,单纯来自于物质奖励,总有穷尽的一天。
但如果这个动力,来自于孩子自己每一次进步产生的愉悦感,那孩子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这个动力,能让孩子把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不断自我激励。
红苹果效应
身教胜于言教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红苹果实验。
实验者把多对母子分成两组,每位母亲都会有两个红苹果。
A组,母亲说:这个苹果很甜,你快吃。然后,将其中一个红苹果递给孩子,自己拿着另一个离开。
B组,同样的话语,但母亲说完后,要当着孩子的面,拿起一个苹果,一边吃一边离开房间。
实验结果,A组的孩子几乎都没吃苹果,而B组的孩子在母亲离开后不到5秒内,纷纷效仿母亲吃了那个苹果。
这就是红苹果效应: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所谓教育,往往就在父母行为的一瞬之间。
曾看过的一个新闻:一位55岁的妈妈,为了鼓励女儿,陪女儿一起考研,结果母女俩双双考上了研究生。
这位妈妈原先只有高中学历,后来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她用自己的努力,在成为更好自己的同时,也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正如网上所说: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鱼缸效应
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故事。
几条小鱼被养在一个鱼缸里很多年,个头始终只有三寸长。
人们一度认为,这鱼可能就是小个头的品种。
后来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小鱼被养到了池塘里。
谁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原本三寸长的小鱼,竟然长到了一尺!
这种给予更大空间,带来充分成长的现象,就被称为鱼缸效应。
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每个孩子都像一尾鱼,家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父母的保护和管束越多,这个生存空间就会越小,孩子的成长就越会被压制。
因此,为人父母们,一定要多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发挥和犯错。
一定要多带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或参加比赛,或与同龄人交流,让孩子既了解自身实力,也见识更大世界的精彩。
一定要多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在自己的大海中强筋骨、长知识、增才干。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买单
美国有个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到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闯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拿出12.5美元对男孩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从此,男孩在上学之余开始艰难的打工生活,送报纸、替人擦皮鞋。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钱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威尔逊·里根。
里根总统回忆道: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著名教育家卢梭也提出自然惩罚法则:即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结果。
当孩子犯了错,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多指责或抱怨,而应让孩子自己直接承受错误造成的后果,如此孩子才能自我反省,纠正错误。
孩子做作业磨蹭拖延,那就减少催促,让他直接面对老师的批评,下次就知道不做作业会是什么后果。
孩子上学慢慢悠悠,那就陪他一起慢,让他感受自己磨洋工会带来什么影响。
用自然惩罚来强化孩子不当行为的体验,孩子就会牢记教训,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要避免。
很认同一个观点: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父母要不断调整、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为孩子更好的成长保驾护航。
把孩子教育好,就是每个父母后半生最好的投资。
愿你在这5个心理学效应中有所收获,做更好的父母,拥有更优秀的孩子。
-END-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