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观后感

抒情君 13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读过后百感交集,把它推荐给我的同学,不推出去似乎自己承受不了。某天清晨同学微信我说读完了,有几个问题。我当时说三言两语说不清,你等我写一篇读后感总结一下给你看。这一等就是一年多,时间就像单反镜头,模糊掉了背景,主体凸显出来,时间让我们忘掉了该忘掉的,留下了忘不掉的,画面才有了质感。今天在夕阳的余晖里骑行,风和光一起扫过脸颊,米夏和汉娜的名字一起在我脑海里跳跃,是时候写一写了。

传统书评总是说作者在控诉法西斯的罪行,我读《朗读者》觉得作者只是把那段历史当作背景,在写特定时代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性。

首先写的是人的尊严和自卑,我们维护尊严往往不是炫耀成就而是守护住我们自己最不愿让人知道的某些让自己自卑的东西,这些有可能别人并不在意,而自己却用生命去捍卫。男主人公米夏在中学时偶遇大自己二十岁的公交车检票员汉娜并发生恋情,交往一段时间后汉娜突然失踪,从此杳无音信。直到米夏已经读法学院到法庭实习,发现法庭上被审问的犯人正是自己曾经的恋人。罪名是在二战期间做过看守,教堂失火后烧死了很多犹太人。谁是主犯就可能被枪决,几个看守都推说不是自己,一份当时的工作日记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据,谁写的谁就是头。现场每个女看守都开始写字对照自己,轮到汉娜她抓着笔,半晌,抬起头承认自己是头,不用写字了。这时米夏恍然醒悟,汉娜是文盲,她根本不会写字。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出来,他们云雨前汉娜总是让他读小说不是爱听他的声音而是她不认字。战前汉娜因为工作认真积极要被西门子公司从普通工人提升到主管,她走了,去部队当一名普通看守,是因为当主管需要认字。每一次点菜汉娜都不看菜单,公交公司因为她工作好要提升她,她再一次失踪…所有,都是她在掩饰她是文盲。今天在法庭上,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她不识字,她宁可死。这时他面对死亡的勇气是因为绝望。这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你心中的痛是什么,别人不在意的却是你可以付出生命的,每个人都会有,我们小心的盖起来,永远不想晾出来。

其次他在写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表现的服从甚至盲从。汉娜是个认真的人,做任何事儿都认真,她认为看守犹太人是上级给她的任务,除了执行她没有想过其他。法官问她为什么不开门放人时,她说我是看守,我的职责是看着她们不逃跑,换做你该怎么办?汉娜是真的困惑,而法官觉得这是挑衅,他没法和她讲人性和同情,因为她不懂。汉娜被判了无期,在狱中他收到了米夏寄来的书和他朗读的磁带,汉娜跟着磁带和书终于认字可以读书写信了。她最后把自己仅有的遗产几千马克托米夏交给起诉她的被烧死的犹太人的女儿。读书让她明白,人性与真理不应该被责任和服从取代。

最后作者还写了救赎,米夏恍然大悟后完全可以去找法官,告诉他真相,但是他没有去。他去找他爸爸,当他爸爸说尊严比生命重要,他不该替她选择时他如释重负。因为他原本就没有想去找法官,但却受着良心的折磨,爸爸的话让他解脱。为什么不找,因为他无法向世人公布他爱着一个大他二十岁的文盲,而且是主流社会所唾弃的纳粹。他若无其事的工作结婚生子,离婚。他终于有拿起书录音给汉娜,因为爱和更因为救赎。他对汉娜的爱和汉娜心中的文盲一样,都是那不能揭开的疤。坚持了二十多年的阅读,声音在两人

间传递。汉娜因为表现好要被释放了,他们终于见面了,然而她在被释放的前一天留下遗书自杀,她不想再面对世界和他。而米夏在小说的结尾,带着女儿到了和汉娜一起骑车去过的教堂,那里埋葬着汉娜,他告诉女儿他们的故事,他的爱…米夏选择了救赎和面对…那块疤揭开了,并没有想的糟。

这部小说还有很有趣的一点,作者是写侦探小说的,所有文中有很多线索,读的时候没在意,但是读到后面你有了钥匙,回头想恍然大悟,很有意思。还有就是作者特别严肃,文章写的很认真,不知道那些自视才高玩弄文字的所谓作家看了会不会自惭形秽。

另小说有改编的同名电影,男主扮演者拉尔夫·费因斯,女主凯特·温斯莱特,都是我喜欢的演技派演员,抱着极大期待看了电影,但因为删除了所有情爱画面使故事支离破碎。真想控诉广电,但是读后感不该这样结尾,哎还是看原著吧!

进过漫长的岁月回头看,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儿,读过的书很多都退出自己心灵的舞台,但无论如何,朗读者里的汉娜和米夏会一直都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