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余大军开着私家车,携妻带子,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乡。听说余大军回来了,好多乡亲们都好奇地涌到余大军的姐姐家来看他,见他出息成这样,乡亲们看他的目光都很复杂。
余大军的故乡是个不富裕的小山村,在那里,他生活了三十年。因为始终贫穷,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因此那里留下了他不少屈辱的记忆。五年前,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跳出了那个他早已厌倦地方,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大城市。五年过去了,这次如果不是情况特殊,他仍然不会回到故乡。
大姐拿烟递水,热情地招待着这些熟头熟脑的乡亲们。乡亲们边享受馈赠边夸余大军,那种纯朴里带些虚伪、势利的赞赏,让余大军感到亲切却依然不习惯,余大军也一改过去的冷漠态度,友好地招呼着大家;乡亲们问这问那,他也不厌其烦、有问必答。有人问起余大军做什么买卖发的财,余大军正要答话,早有人抢过话头说:"这还用问?人家是作家,当然是出书挣的钱呗!余大军也就没再解释。正在这时,人从外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粗声大气的说话声:大哥大嫂回来,路过我家咋不进去坐坐?是怕我家的炕沿脏了你们的衣服吧!……说着话,那女人扯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儿三挤两挤,就挤到了余大军一家跟前。
女人和那个孩子衣着都很寒酸,余大军根本不认识。有人介绍说,这是余大军未见过面的表弟媳妇和表侄。那女人一惊一乍地寒暄几句后,扯过那个小男孩儿说: 大壮,第一次看到大爷,快跪下磕个头!女人话音刚落,小男孩儿立刻执行妈妈的命令。余大军知道女人有用意,他从兜中掏出二百元钱塞给那个孩子,小男孩儿正要接,那女人忙虚张声势地阻拦,推来搡去的半天,最后说,那就拿着吧,快谢谢大爷!,小男孩又给余大军磕了个头,我该喂猪去了。大哥大嫂一定到我家吃饭!,女人说完,牵着孩子走小男孩走
了。乡亲们见状,又不住口地夸赞余大军仁义、大方。
没过多久,大姐告诉余大军,屯中一位八竿子打不着、也没什么过码,论辈份应叫姑夫的古稀老人拄着拐棍来看他了。余大军忙率领妻儿去把他迎进屋。老人边擦汗边动情地说:出息了,出息了!我就说么,咱们这儿除非不出息人,要出息人就是我们余大军! 你这孩子,出去好几年,咋不惦记回来看看大伙儿? 你不知道你姑夫我多想你啊!……唉,这要是你爹你妈活着,看到你这样,该多高兴!你小的时候跟你那个罗锅妈妈走东家串西家借粮,谁能想到你有今天……老人说着说着,用袖子擦起了眼泪,惹得在场的好多人跟着伤心。交谈中,得知老人时常没有钱买药,余大军立刻慷慨解囊,给了他五百元钱。老人执意不要,但余大军还是将钱给他揣好,让老人感动得不行。还是周围的人见了,都说余大军从小就心善,他能有今天,也是好人有好报。
随后,余大军又分别给了人群中一个中年残疾人和一个可怜兮兮的老太太二百元钱。那老太太走后,大家都说余大军太有同情心也太宽宏大量了,余大军小的时候,那家人家老是欺付他们,可怜她呢!余大军只是付之一笑,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不管这里的人曾经怎样对我,我都不想计较,毕竟我生于斯长于斯,能尽点儿力就尽点儿吧。其实我应该多给需要帮助的乡亲们一些帮助的,不过这次带的钱有限,来之前我还给敬老院和村小学捐了两笔款,因此要做好事也只能等下一次了。余大军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又如此重步情,引得人们唏嘘不已。
很快就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乡亲们都知理地要离开。这时,有个模样俊俏的少妇走上前来对余大军说:大哥,这次回来你是不是还要去看看外大大?不知你听说没有,前段时间他摊上事儿,治死了人,他想私了,可不给人家十五万人家不干,既然你有钱、他就不用四处去张罗了……
孙大夫是余大军的同学兼好友。当年,余大军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没钱去大医院就医,孙大大总会主动让余大军的父亲到自家诊所免费医治;每次到余大军家,他也总会或多或少地给他父亲扔点儿钱;他也曾不时地资助余大军或者给他买衣服。
后来,余大军上夜班、往返百余里,一次孙大夫的妻子坐车时看到余大军累得汗流浃背,夫妻二人一合计,就买给余大军一辆摩托车……可以说,是这胜似亲兄弟的恩情帮余大军渡过了一次次生活和心灵的危机,没有孙大夫的倾力帮助,也就没有他余大军的今天。余大军对此念念不忘,可他以前一直无力回报。
现在,一听这话,余大军紧张得汗都下来了,他忙问是怎么回事儿。原来,一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孙大夫的诊所外来了一辆面包车,几个人叫开门、也不管孙大夫愿不愿接诊,七手八脚就将一个老人抬进诊室,这才告诉孙大夫患者刚才注射过青霉素,出现过敏症状,那个去他家里出诊的大夫又没有抢救药物,这附近就孙大夫的诊所规模大,只好请他救死扶伤了。结果孙大夫一检查,患者瞳孔扩大,四肢冰凉,也没有脉息,早没了生命体征,根本没有抢救的必要。不过来人仍坚持让孙大夫抢救,孙大夫只好为死者注射了盐酸肾上腺素等药物……不知是悲伤过度昏了头脑,还是另有目的,死者家属一口咬定死者是在孙大夫诊所用药不当致死的。
孙大夫这头儿没有证人,满身是嘴也说不清,只好咬碎牙往肚子咽,希私了了事,不想对方狮子大开口,非要十五万不肯罢休……此时的余大军,就像自己摊上这事儿一样,好不难受。他知道,以孙大夫的为人和性格,就是一直和自己保持联系,孙大夫也不会轻易求他的,不过,眼下无论如何,他余大军都要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余大军顾不上吃饭,立马去见孙大夫。孙大夫刚回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此刻的孙大夫身上少了几分开朗与快活,人也有了几分憔悴。兄弟相见,一见如故,各自的感慨都奔涌而出。到底是朋友心细,孙大夫望了他一眼,忽然说,你的气色不太好啊,要不我给你看看?余大军听了,心里一震,竟有些慌乱。孙大夫这么忙,自己时间也不多,这项提议被余大军否决了。孙大夫说他听邻居说了余大军上午的义举他很高兴余大军能有今天;乡里乡亲的,自己有这份能力帮帮他们也是应该的。不过,孙大夫一直回避被讹之事,余大军当然知道他这是不想给朋友增添负担,少不了要责怪他见外。
当得知孙大夫十天后就要支付给那家人家钱款却还差五万时,余大军想了想,说,我看看吧,我一定争取把这钱弄到。孙大夫显然对此有所期待。告辞时,余大军把身上剩下的五千元钱给了孙大夫,孙大夫接受了朋友的真心馈赠。余大军心里酸酸的,他多希望自己给朋友的钱不是五千而是五万、五十万哪!....
第二天一早,余大军正要去拜访住在邻村的他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忽然有个中年女人奔余大军大姐家而来,余大军一看,正是他要去见的江月明老师。岁月不饶人,当年的美女教师,身上多了不少苍老的印迹、沧桑的感觉。余大军激动地将她让进屋,亲自为她倒上一杯水,师生二人共话旧事,彼此心上都多了些感喟。和孙大夫一一样,江月明老师也是余大军生命中的贵人,做学生时,老师发现他作文写得很上路,又是借书又是指点地引导他,使他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很多年,得知这个弟子生活得不够好,她还托人找到他,又是给稿纸又是给钱的。可以说余大军日后能吃上文字饭,是跟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余大军同样对她心存感念。最后老师说,有个事儿老师本不该提,可是逼得没办法,只好病急乱投医了。昨天我听人说你衣锦还乡,老师高兴得不得了,一是为你有出息高兴,二也是为了……自己。说着说着,老师竟难过得泪流满面,惹得余大军眼窝也热辣辣的。
老师接着说,我家小英涛被查出白血病,如果可以,你看你能不能借给老师点儿钱,不管结果如何,以后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会把钱还给你……
余大军真想立刻就给老师好多好多的钱,帮她解此燃眉之急,可是他身上没钱了,他大姐也拿不出能让余大军暂时心安的那样数额的钱。没办法,他说,老师,您看过几天好不好,我不会让您久等的,我也争取让您满意。当然,我要是能凑上,也不用还!
老师似乎看到了希望,含泪点点头。送走老师,余大军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他感到自己太无能了……
当天,草草吃了点儿饭,余大军就率领家人驱车回城,他想,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尽快筹措到尽可能多的钱款,他的朋友和老师正热切地期待着他呢!
钱太难筹措了,此后的几天里,余大军始终在想办法弄钱。可因为特殊原因,谁都不肯借钱给他。最后,他只好先把手头仅有的两万元钱一分为二分别汇给孙大夫和他的老师。钱刚汇走,他就收到孙大夫的短信,说是还钱的日子要到了还见不到余大军的钱结果他很被动,责怪余大军不该言而无信地敷衍他。余大军没有说明原因,不过,朋友和老师就要收到他寄赠的钱——虽说杯水车薪,但也总还是让他有点欣慰。
十天后,孙大夫和江老师分别收到一封内容一样的信:
原谅过我实在没能力为您尽心了。这些天, 想尽办法希望多等措一些钱,可是没能如愿。我只好把自己原有的一万元再加上朋友给我治病的钱分别赠出去。事到如今,我不妨如实相告:我现在已身患臧,所剩时日无多。使我不能释怀的是,我还没能好地回报曾给我热诚扶助的人们,也没能让他们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一切。我之所以重回我原本不愿回的伤心地,只是出于虚荣--我多想在我弃世之前换得一些口碑,证明一下我没有辜负好心人的激励,已将你等的鼓励化作一点点成绩!于是我借了车,又过已欲弃我而去的妻儿帮我演好这出戏!
事实上,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好,而我捐赠出去的钱也只是口挪肚攒积累的,我将不久于人世,那些钱于我而言,已无任何意义,就权当作个人情。我原过些时日再将自己所剩钱款分别寄给曾帮助我的人这是我生命终结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我多么希望给各位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印象啊!在你等遭遇危难之时,我不能尽力,实为此生余恨,此恨看来只能来生能消了!……此信将于我辞世后发出,当您收到信时我已不在人世,但我会在另一个世界里衷心地为您祈福!情感2021一起脱单#金粉社区#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