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前跳广场舞_坟场蹦迪鬼步舞30步音乐

抒情君 4

坟场刑场火葬场,过往故事来分享

一起来聊聊老成都的坟场刑场在今天哪里

以及那些建在上面的住宅

01 东较场

东较场街位于成都城区中心的东部,夹在活水公园到新华大道中间,长度不到2公里。时间倒退三百多年,东较场占地却足足接近四百亩,市二医院到红星桥一线皆是东较场的地盘。

较场原本写作我们熟悉的校场,即古代驻扎军队和练兵操练之地。清朝初期,成都城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建有校场,其中东较场是规模最大的。那时候成都是四川刑名总汇之地,也就是秋决时专门处决犯人的地方。成都的监斩官一般都是当时成都县或者华阳县的县令担当,刑场就设在东较场。

根据资料记载,去东较场的路上会经过现在的落虹桥,在今天的庆云街附近。这座落虹桥当时被叫做落魂桥。早先因为这座桥弯曲的形状有如落地的彩虹而得名,后来却因为被处决的死刑犯会经过这座桥到达东较场的刑场,往往被吓晕过去,所以所以周围人又都把这座落虹桥称之为落魂桥。

时间再往前推移,民国时期东较场片区长期被不同的军队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传统仍延续下来,在今天的东较场街道上还有军团职楼。后来东较场逐渐化整为零,被分割为一条条街道,也就仅剩下一条东较场街道。

东较场是四川秋决死刑犯的地方,也就只有在故纸堆里翻查才知晓了。

02 塔子山

东较场的传说存在于故纸堆上,塔子山的故事流传在老成都人口中。

九十年代的时候,成都市中级法院在塔子山修建了一个固定刑场。这座刑场占地约六亩,一直是中院执行死刑的定点场所。当时塔子山位置非常偏僻,周围几乎没什么居民。久而久之塔子山刑场的故事便越传越玄乎,成为了老成都人口中的都市怪谈圣地。

其实成都中院选择塔子山修建刑场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时间往前推移百年,塔子山到五桂桥一线都是偏僻的荒山,也是成都附近著名的乱葬岗。那些没钱安葬,或者没有人打理后事的人就会在这里草草埋葬,以致后来积攒出许许多多老成都口口相传的故事或事故。

有一次喝酒吹牛的时候,老辈子说几十年前喜欢自建平房,打地基的时候就会挖出一些骨头出来。那时候还有些胆大的还主动去挖值钱的事物换酒钱。后来塔子山片区新建住宅的时候,老辈子就坚决反对在这一片区买房子。

03 华西坝

1905年的时候,国外的五个教会准备在成都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选址就在华西坝。不过一百多年前还没有华西坝这个名称,老成都人叫这一带为乱坟场。

很多学校都有闹鬼或者建在坟场上的传说,这个倒不是空穴来风。一来是因为因为学校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自然需要大量连片且价格低廉的土地。二来是学校人口众多,人吃马嚼之下往往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学校选址一般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而那些曾经是刑场或者坟场的地方自然就是首选。

华西坝的建立亦是遵循了这个原则。

一百多年前,华西坝没有现在的车水马龙。当时它还是一片坟茔和农田,土地价格比城内便宜不少,而且离城中心仅有1公里多。于是几大教会1908年在华西坝购买了65英亩的土地开始了建设。

华西坝的位置大致上是北起城南锦江南岸以南,东起城外南台寺以西,西起南门浆洗街以东,南起外国人洋坟(洋墓地),也就是现在省体育馆以北一环路附近。这片区域直到七十八年代,仍是成都的边界。

成都一环路是1986年扩建完成,地位相当于现在成都的绕城高速。根据老辈子回忆,那时候一环路边上还能看到农田,也就只有华西坝附近聚集了大中小学、神学院、医院、大量的独栋住宅小院和银行邮局电台等各种社会部门,算是为数不多的繁华地带。

再看现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华西坝,谁能想到百年前这还是一片乱坟岗。

04 茶店子

若是你有闲去翻看老成都的地图,会惊讶地发现成都有好几个茶店子。

茶店子这个名称并不稀奇,不过是古代驿道上一个供往来人群歇脚,提供茶水的地方。现在成都城西的茶店子一名,最早见于文字大概在清朝。那时候城西的驿道是成都到川西松潘古驿道的必经之路。

这条驿道不仅有过往的马帮和行商,因为四周荒无人烟,渐渐也成为城西埋葬死人的坟岗。再往后到了清朝时期,埋葬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城东有塔子山,城西有茶店子的格局。

不同于塔子山的乱坟岗,茶店子附近的坟茔到了清明节前后有不少的人前来扫墓。这时候有个姓吴的人家在古驿道上修建了一处茅草棚,提供茶水和香蜡钱纸。

这个茅草棚的位置很巧妙。成都到松潘这条古驿道在出城后,第一个的驿站却在今天的土桥位置,离成都城距离7公里左右,而茅草棚的位置刚好卡在中间。那时候路况并不像现在那么好走,人们走累了便在此歇脚。

因为当时这里是荒郊野地,没有一个准确的地名,只有一家茶水小店,久而久之这里就被人们叫做茶店子。后来茶店子片区不断地修建改造,那些无主的坟茔早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些关于二十中、茶店子小学(老校区)的都市传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