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赏析手法和感情

抒情君 11

用对比的眼光欣赏古诗

阅读篇目:

《秋词》《江南逢李龟年》

《晚春》 《赠从弟》

《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过诗篇里的对比手法的妙处,鉴赏新学诗歌。

2.用鉴赏阅诗的方式品读两首很类似的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有慧眼看山看水看万物,唯独难看清自我。所认,与人比较,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样,我们在欣赏古诗的时候,也不要放过对比这把金钥题,

复习

学生背诵《江南逢束龟年》《秋词》《晚春》并分别欣赏其中对比手法的妙处。(讨论加汇报10分钟)

(1)江南逢李鱼年(杜甫)

岐王宝里寻常见,

催九堂前几度闻。 由李龟年生活境遇的前后对比,

又是江南好风景, 反映社会生活由盛转衰的事实 。

落花时节又逢君。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客, 将古人建秋与自己赞秋

我言秋日胜春朝。 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豁达

晴空一鹤排云上, 豪迈的胸襟/情怀。

便引诗情到碧霄。

(3)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斗芳菲的草树与作雪飞

百般红紫斗芳菲。 的杨花榆荚作对比.

杨花榆英无才思, 突出了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主题。

惟解漫天作雪飞。

师:通过复习,我们发现在鉴古诗中的对比手法时,跟我们欣赏现代文中的对比手法一样,先要明确关键对象,即相比较的对象,其次再联系前后内容探讨其表达效果。(2分钟)

板书: 作比的对象

对比之美 各自如何

作比的效果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欣赏诗歌《赠从弟》看看对比手法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显示它的魅力的。

品读新诗

赠从弟(从,旧读zòng)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学生自读、齐读,2分钟)

①品读这首诗,不难发现,本诗主要体现的物象是松柏,为了体现它的品性,诗人还提到了风和冰霜。(1分钟)

②我们看看,诗人是如何展现这三个物象的?

松柏:亭亭 劲 端正 有本性(1分钟)

风:瑟瑟 盛

冰霜:惨凄

②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探讨发现,得出结论,教师补充,5分钟 )

诗人将松柏放在猛烈、惨凄的风霜中,实则是要通过对比,用环境地凄寒衬托松柏抗风凌霜的美好品格,借刚劲的松表明坚贞的志向。(岁寒知松怕之后凋也。——孔子)

补充: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一生追求坚定不移的人格。据史书记载,曹丕宴请文豪(相煎何太急……),诗人认此诗勉励堂弟,也表明自己的人生求。他的诗喜欢运用萍藻、凤凰等对比鲜明的意象。

师:同学们已感受到,用对比的眼光欣赏古诗,能更好地把握诗中塑造的形象及其意义。其实我们日常学习或练习中,常常会运用到对比的技巧,不管是现代文,文言文还是一般本身并未 用到对比手法的古诗。

例如读到《渡荆门送别》的思乡之情,我们会很快想到《黄鹤楼》的思乡之愁,进而回想起更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不只关于思乡之情的联想,若是我们讨论其它具有共同特性的诗,诸如月亮花草山水战征爱国等,都会有意无意地用到对比的鉴赏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鉴赏来自《古诗十九首》的两首古诗,品读之后比较它们的异同 。

庭中有奇树 涉江采芙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攀条折其荣,将认遗所思。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此物何足贵?但感经别时。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 异

摘花枝 ①送所思 但感别经时(情稍淡)

采芙蓉 ②所思在远道(路远) 忧伤以终老(情深重)

③未能送到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旧学新学古诗,明白了用对比眼光鉴赏作品的关键步骤在于作比对象它们各作如何(板书中加重一横)不只是欣赏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他文本的品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