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夏金秀 通讯员徐铖
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像同龄人一样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博山区实验小学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琳琳,是接受资助的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通过一次次家访,班主任焦老师了解到,琳琳先天性失聪,三岁时做了手术,植入人工耳蜗,并且一直接受康复训练,花费较大,爸爸的收入是一家四口唯一的经济来源,经济上压力很大。焦老师让同学们了解琳琳的情况:她的耳朵生病了,需要同学们的理解、包容、帮助;找到几名热心、负责的同学轮流做她的同桌,两周轮换一次,上课督促她认真听课,遇到不明白的及时讲解,解决不了的及时告诉老师。经过接近四年半的小学学习生活,在学校的关爱、老师的引导、同学的陪伴下,琳琳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不需要特殊照顾的普通一员。家长激动地对焦老师说:谢谢实验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琳琳每天回家都特别开心,我们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琳琳是博山区实验小学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缩影。
规范管理 责任明确
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资助工作,切实做好学生资助管理,确保学生资助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学生资助具体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学生资助小组在认真研究省市区资助工作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山区实验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博山区实验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报告》《博山区实验小学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工作报告》等相关文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制度的指导下,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
宣传到位 精准资助
加大宣传,切实把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在班主任会议上进行政策宣传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班级中给每一位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自愿确定是否需要申请。为了让国家资助政策人人知晓,学校还通过宣传栏、家长会、学校家委会微信群、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实施范围,及时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尽全力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系统比对,主动帮扶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学校结合全国和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孤儿名单,联系家长,逐个排查,主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以系统比对截图为依据,减去建档立卡等贫困户无法提供纸质证明材料的烦恼。
关爱家访 情暖你我
为搭建家校合力育人平台,积极宣传资助政策,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情况,提升学校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成效,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克服困难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们。每到一户,老师们与学生和家长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学生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收入、实际支出等基本情况及家庭实际困难,向学生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解答家长关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管理、资助等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家访的老师们鼓励孩子勇于面对生活困难,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感恩父母,回报社会。老师们的到来让学生和学生家长倍感温暖,家长们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受助学生也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积极努力,乐观向上,立志成才。
层层把关 公开透明
学校成立三级认定工作小组。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组长,成立有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评议小组,负责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议工作。以级部为单位,以级部主任为组长,成立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认定小组,负责级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整个资助工作中,严把个人申请关,严把资助条件关,严把公示、公告关和资助金的发放,严格遵循工作流程,努力做到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公正透明。
资助育人 逐梦前行
博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活动得到了各班级的积极响应,围绕主题开展丰富的班队会活动,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认真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教育学生们要受助思源,既要感恩于心,更要感恩于行。
笃行致远 砥砺前行
博山区实验小学资助工作通过以查促建的方式,科学构建精准施策、细化管理、深化育人的管理体系,初显成效。在淄博市2022年学生资助育人主题活动评选中,孙丽娜、焦英红老师荣获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
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摸索、反思、总结、创新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学校资助工作跨越式发展。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