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流行起了斗蟋蟀的游戏。
为了满足皇帝和后宫的这种需要,朝廷每年都向民间征缴大批蟋蟀。
陕西一带受地理环境所限,本来不大出产这种小虫,然而有个华阴县令为了讨好上司,想尽办法捉到一只献了上去。
没想到拿到皇宫一试,竟然斗得很好,惹得龙颜大悦,因此下了命令,要华阴县经常供应。
县令把这个任务作为公差派给里长。
于是街上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每天专门搜寻蟋蟀,捉到一只好的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价格,当作奇货出售。
那些刁诈的差役假借名目摊派,趁机勒索老百姓。
这样,每派到一头蟋蟀,常常使得几户倾家荡产。
华阴县有一个穷书生,姓成,叫成名,一直想通过读书求取功名,但多次参加秀才考试,回回落榜,总是成不了名。
这成名,为人忠实怕事,笨拙迟钝,见了人话都不会说。
狡猾的差役们故意捉弄他,上报让他充当里长,也就是把上交蟋蟀的任务派在他身上。
成名好说歹说也推辞不掉,只好硬着头皮顶下来。
可他不忍心坑害乡亲,为了向上头交差,自己贴上钱买蟋蟀,一年不到头,已将薄薄的一份家产赔干了。
第二年夏天,征收蟋蟀的任务又下来了,成名不敢勒派民间,而自己再没有钱可以赔偿,整天忧愁苦闷,想着寻死。
妻子劝他说:死了能顶什么用!还不如出去捉捉看,或许万一能逮到一只。
成名一想,觉得妻子说的话也对,就早出晚归,每天提着竹筒、铜丝笼子,到野外去捉蟋蟀。
可是,残墙根、草丛中,搬石头、探土洞,有的地方都跑了,什么法儿也都用了,还是不济事。
即使捉到三两头,也都又小又弱,不合乎官府规定的标准。
县官严格限定日期,又追又逼,交不上去就得挨板子。
十几天时间,挨了一百多下板子,两腿被打得皮开肉绽,脓血淋漓,不能行走,蟋蟀也捉不成了。
成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觉得无路可走,只有自尽了。
正好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说是会借神预卜凶吉。
成名妻子想看看丈夫能不能逮到一头蟋蟀,便带了钱去求问。
来到巫婆住的地方,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婆婆把门口都堵塞了。
她进去一看,屋里有一间密室,密室门上挂着竹帘,帘外设有香案。
求问者在香炉里烧上香,磕个头。
巫婆就在一旁望着空中代为祝祷,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念的什么词。
求问的人都恭恭敬敬地立着听候。
隔一会儿,帘内扔出一张纸,纸上写的都是各人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妻把银钱交在案上,也和前边的人一样焚香礼拜。
约摸一顿饭工夫,竹帘一动,一片纸抛出落在地上,成名妻拾起一看,纸上不是字,而是一幅画。
画面中间绘着一所殿阁,类似寺院的房舍,殿阁后边是一座土山,土山下横七竖八地卧着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中间的荆棘丛中伏着一只青麻头蟋蟀,旁边还有一只好像要跳跃的癞蛤蟆。
成名妻看了半天,不懂是啥意思。
只见画中有一只蟋蟀,倒也暗合自己的心意。
她便将片纸折叠起来,拿回家中交给成名看。
成名玩味半天,反复自念着:这画儿莫非是告诉我找蟋蟀的地点吗?
他又细审一遍,觉得画中景状,很像村东的大佛阁。
于是,便挣扎起来,拄了根拐杖,带着画儿往大佛阁去寻。
成名来到大佛阁,转到寺庙后边,只见高耸的古陵墓像一座小山一样。
他沿山而走,果然看见乱卧着许多嶙峋的怪石,俨然和画儿差不多。
他猫着腰在草丛中、石缝里到处寻找,细细地听,慢慢地走,像在寻找一枚绣花针那样专心。
可是寻了好半天,也看不到蟋蟀一点点的踪迹,听不见蟋蟀微弱的响动。
尽管这样,他仍然屏住呼吸,暗暗搜索,不肯罢休。
忽然,一头癞蛤蟆从草丛中一跃跳去,成名觉着正合画上所示,更加惊异了,急忙跟着它追去。
那癞蛤蟆一跳,钻进草丛中去了。
成名蹑手蹑脚地扒开乱草一看,啊!一头蟋蟀正伏在荆棘根下。
他急忙用手一扑,没有扑住,那小家伙钻进一个石洞里。
他用一根尖草轻轻去戳,不出来;把竹筒里的水灌进去,蟋蟀才跳出来了。
哈!那蟋蟀实在俊美、健壮!
成名追了半天,终于逮住了,仔细一端详,大身架,长尾巴,青色的颈项,金闪闪的翅膀。
成名高兴极了,装进笼子带回家中。
全家人欢天喜地,真比得了无价之宝还高兴。
成名把蟋蟀养在盆子里,用螃蟹肉、栗子粉喂它,极为爱护,准备到限期送到官府去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幼不懂事,趁父亲不在,就偷偷打开盆盖来看。
那蟋蟀趁机跃出瓦盆,孩子赶快去逮。
一扑,空了;再扑,又空了;三次猛扑上去,总算捉住了,可是把一条大腿打掉了,肚子也给压破了,不多一会儿蟋蟀就死了。
孩子很害怕,哭着告诉母亲。
母亲一听,脸色灰白,惊恐地骂道:祸种!死期到了!等你父亲回来,再跟你算账!
孩子哭哭啼啼,吓得跑出门去。
不一会儿,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就像迎头倒了一桶冰雪。他气得浑身发抖,怒吼着要打儿子,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最后竟在井里发现了儿子的尸首。
成名妻趴在井口儿啊!儿啊的哭得死去活来,成名强忍着悲痛把儿子打捞上来,抱着水淋淋的尸体瘫在地上,心中好似扎了万把刀子。
儿子死了,夫妻俩越想越伤心,面对着墙角,一把一把擦眼泪,谁也没有精神去生火做饭。
他们相对望一眼,连话也不想说,浑身少气无力,觉得实在活不下去了。
天快黑时,成名准备用草席子把儿子尸首裹了埋葬,走近一摸,儿子似乎还有微弱的气息,于是又转悲为喜,赶忙将儿子抱回屋里放在床上,盖了被子暖着。
半夜里,儿子果然苏醒过来了,只是神气痴呆,呼吸急促,不睁眼,不说话,迷迷糊糊地睡着。
夫妻俩见儿子活过来了,心中多少得到一点安慰,但是一看空空的蟋蟀笼,不禁又发起愁来,
儿子的死活反而不敢再考虑了,整整一夜不曾合合眼皮。
第二天早晨,太阳光已经照上了窗户,成名依然无力地躺在床上长吁短叹,愁得要死。
忽然间,门外传来一阵蟋蟀的叫声,成名猛然一惊,急忙起来跑出门外去看。
啊!原来的那头蟋蟀居然还活着!你瞧,长尾巴,金翼翅,多美啊!
成名喜的什么似的,立刻上前捕捉。
那蟋蟀鸣叫一声,逃走了。成名再一扑,扣住了,张开指缝一看,啥也没有;又刚举手,那蟋蟀嗖地飞起,赶忙追去,见它好像落在墙根,过去一看,又不见了。
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蜶趴在墙壁上。
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
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
这时,墙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衣袖上了。成名再仔细看,见它梅花翅膀,方头长腿好像还不错,就高兴地捉住了它,准备献给官府。
但是,成名的心里还是不很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斗一下这个小蟋蟀,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给它取名为蟹壳青,每日拿着与其他少年斗,无往不胜。
这天,少年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
成名一看对方的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
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斗一斗开开心。
于是一起把各自的蟋蟀放在斗盆里。
那头小蟋蟀伏在那里一动不动,呆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起来,试着用猪鬃撩拨它的须牙,小蟋蟀仍然不动。
少年又笑起来。
这样多次撩拨,小蟋蟀终于被激怒了,它暴跳起来,直奔蟹壳青。
于是双方咧着大嘴,蹬着眼睛,你冲我杀,斗得不可开交。
不一会儿,只见小蟋蟀一跃而起,张开尾巴,伸直须子,跳到对方身上,一口咬住它的脖子。
少年大吃一惊,急忙将它们分开,宣布停战。
小蟋蟀翘起尾巴,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在把获胜的喜讯报告主人知道。
成名喜出望外。
他正与少年观赏着这头奇异的小英雄,忽然,一只大公鸡窜过来,对准盆里的小蟋蟀猛地一啄,吓得成名惊叫起来。
幸亏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出瓦盆一尺多远。
大公鸡瞪着两眼直扑过去,小蟋蟀已经陷在它的爪下了。
成名惊慌失措,不知该怎样搭救,又跺脚,又搓手,脸色都变白了。
转眼间,却见那公鸡伸颈摆头,扑打着翅膀直叫唤。
成名一看,原来是那小蟋蟀跳到大公鸡的红鸡冠上,用力咬住不松口。
成名越发惊喜,赶忙把它捉下来,放在铜丝笼子里。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送进官府。
县令一见蟋蟀个头小,就怒气冲冲地训斥成名。
成名说它有奇特的本领,县令哪里肯相信。
县令吩咐左右拿来最凶猛的蟋蟀跟它斗,接连斗了几只,都被斗败了。
接着又捉来大公鸡试验,果然如成名所说,小蟋蟀真的把大公鸡咬得乱叫乱跳。
县令大为高兴,当下奖赏了成名。
随后,县令把小蟋蟀献给抚军,抚军如获至宝,眉开眼笑,立即装进金丝笼子里,连夜护送进京,并在给皇帝的奏章上详细说明它的奇异本领。
小蟋蟀进宫以后,皇帝就命令把全国各地所贡的最好的蟋蟀,什么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
一切奇形怪状的蟋蟀拿来和它斗,没有一个能胜过它的。
特别是每当听到琴瑟之声,小蟋蟀就跟着乐曲的节拍跳跃,好像舞蹈一般,这就更让宫中视为奇品。
皇帝万分喜悦,大加赞赏,马上下令赏给抚军名马和衣服、绸缎。
抚军没有忘了是谁献上来的,不多久,华阴县令就以卓越的才能而闻名全省。
县令欢喜不尽,就宣布免除成名的徭役;又叮嘱省里主管学务的长官,让成名入了县学,成为一名特殊的秀才。
从此,成名便以善养蟋蟀的名誉,多次得到抚军不同寻常的恩宠。
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恢复过来了。
他自己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蟋蟀,灵巧善斗,斗败许多蟋蟀,还战胜了大公鸡,现在才醒过来。
没有几年,成名就变成一个家有良田百顷、楼房亭阁无数、牛羊数以百计的堂堂富翁了,出门穿着美服,骑着好马,比那些官宦人家还要阔气。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