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经典台词(廊桥遗梦电影台词)

抒情君 6

有的爱,一生只有一次,遇到了就好好珍惜;而责任,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坚守的信念。

264篇好文

作者|宛沐子

深夏的温特塞特小镇,雨布微斜,被来来往往的车流切成丝,顺着车身落在坑坑洼洼深深浅浅的泥泞路上,也淋湿了弗朗西丝卡原本阴郁的心。

弗朗西丝卡独自一人坐在车内,望着窗外顺流划过的雨滴,脸上不禁闪过些许悲伤,她用手轻轻地抖落着身上的雨水,无力地拍打着湿漉的发丝,不经意抬头间她看见瓢泼大雨中伫立着一个男人,紧紧地盯着她。

这个雨中的身影那么熟悉,大雨让远望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她微微地倾斜身体,伸头探出去,好让自己看清楚雨水中的这个男人是谁,原来是他,是她内心深爱的罗伯特。

罗伯特像一尊石雕一样站在雨中,一动不动,双目未曾离开过弗朗西丝卡,他紧锁双眉,眼神里全是期待,他期盼着她能和他一起离开这里,共赴未来的美好生活。

弗朗西丝卡看见是罗伯特,她又惊又喜,内心再也压抑不住的悲伤和欢喜顺着眼泪一滚而下,她转身准备去拉车门,这一刻,她只想奔向那个深爱着的男人。

把手转动到一半门还未来得及打开,丈夫理查德冲上了车,打断了弗朗西丝卡想要逃离的心绪,硬生生地将她拉拽到现实生活,她慌乱地扭过头去擦拭脸上的泪珠,生怕丈夫看见自己的悲伤,她渐渐地松开那只开门的手。

大雨中的罗伯特看见这一幕,他明白了她的选择,转身上了车,驱车离去。

罗伯特的车正好驶在他们的前面,弗朗西丝卡看着前面的罗伯特,视线一直未离开,是欢喜、是期待、是害怕、是犹豫,更是挣扎。

红灯亮起,罗伯特的车停了下来,他缓缓地从脖子上取下弗朗西丝卡送给他的项链,挂在前窗上,他知道,后面的弗朗西丝卡一直在看着自己,她会明白他的心意。

这一刻,她懂他,正如他懂她一样。

弗朗西丝卡深吸一口气,再次转动手中的车门手,她想立刻跳下车,这一次她多想不管不顾,只想和那个她深爱着的男人奔走天涯。

这时,绿灯亮起,罗伯特并未马上驱车离开,丈夫理查德按了按喇叭,催促前面的罗伯特赶紧开车,车的喇叭声再次将弗朗西丝卡拉回到现实。

看着驱车离去的罗伯特,弗朗西丝卡缓缓地松开了车门手,最终她没有选择下车,走向那个她深爱的男人。

或许是因为还有剩余的期待,在转角处,罗伯特停下了车,他还在等她,等着她来。

弗朗西丝卡看见罗伯特打着双闪的车,她明白那是罗伯特在等她,他仍然期望她能跟他一起走。

疾速的车流,一闪而过的时间,弗朗西丝卡妥协了,是对生活的妥协,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妥协。

内心再也压抑不住的悲伤顺着豆大的泪珠顺势而出,她转过头望向窗外,手紧紧地捂住嘴,害怕自己悲伤的声音被丈夫理查德听见,担心自己悲戚的情绪被丈夫理查德洞悉。

最终,她离开了,他也离开了,剩下的尽是半生的遗憾和怀念。

这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中篇小说《廊桥遗梦》中最经典的一幕,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廊桥遗梦》讲述的是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和家庭主妇弗朗西丝卡在4天时间里的爱情故事,短短4天里的相遇、相识到相爱,却铸就了一段至死不渝、刻骨铭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恋情故事。

有人说,在小说畅销的盛行时期,曾在一段时间内引起过中年人的离婚潮。

对于婚外恋,被视为情感的禁区,几乎没有任何国度法律允许,同时也备受道德舆论的谴责。

但《廊桥遗梦》并不仅仅是一段世俗的婚外恋情故事,更多是中年夫妻关系及现实生活的呈现,以及中年人面对个人内心情感需求、家庭责任时的一种抉择。

情感与家庭、爱与责任、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中年人都逃不开的话题。

01

相遇

奔走半生,原来只为了与你相遇。

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相遇的那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自然和煦,如他们的相遇一般。

那天,弗朗西丝卡的丈夫和孩子因去市里参加小牛比赛,独留她一人在家。

她和往常一样,为自己沏上一杯冰咖,在自家郁凉的庭院一角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本,休憩间摆弄着自己的花草。

远处,尘土飞扬,一辆陌生的皮卡缓驰而来,在这偏远的乡下,能有车开进来定是外乡人。

皮卡缓缓地停到了弗朗西丝卡家门口,弗朗西丝卡放下手中的活,拍拍衣裙上的尘土,踮起脚尖轻轻地走向罗伯特的皮卡车。

罗伯特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为拍摄麦迪逊县廊桥而来,但因为不了解桥的具体位置,所以迷路了,找到弗朗西丝卡问路。

弗朗西丝卡因多年在家当全职主妇,也鲜少接触外面的异性,因罗伯特的突然拜访,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支支吾吾地为罗伯特指引通往廊桥的路,一边难掩女性的羞涩之情。

最后,她干脆直接对罗伯特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带你去。

就这样,弗朗西丝卡上了罗伯特的车,可她不知道,这是一趟爱情的列车,也改变了她的余生。

一路上,两个人聊着诗歌、电影、文学等话题,犹如相见如初之感。

对于弗朗西丝卡来说,这些她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在与丈夫理查德结婚后就已经终止了,如今,遇上一个志趣相投的人,满心欢喜。

就连丈夫不喜欢她抽香烟的习惯,如今都已破防,罗伯特问她是否要抽烟,她应允了,压抑多年的情绪随着烟雾倾吐而出,畅快。

或许,已婚二十余年的弗朗西丝卡太需要精神供给,所以在遇到罗伯特的那一刻,她又找回了曾经的那个自己。

为了感谢弗朗西丝卡的帮助,罗伯特在廊桥下采了一束野花送给弗朗西丝卡,或许,正因为这束花,打开了弗朗西丝卡的平静已久的心房。

罗伯特拍摄完毕,弗朗西丝卡邀请他前往她家去休憩,在弗朗西丝卡的家里,他们一边小酌一边畅聊着叶芝的诗、文学,那些都是弗朗西丝卡和家人无法聊的话题。

丈夫理查德是一个老实、木讷但可靠的男人,但他不读更不懂叶芝的诗,他更不会与她聊文学、电影,就连日常最简单的浪漫都不会有。

结婚多年,丈夫理查德早已习惯了弗朗西丝卡对自己偏好的顺从,备好的一日三餐,打理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他和大部分的中年男人一样,不懂更不会去了解妻子的内心和精神的需求。

每日晚餐时一家人自顾自埋头吃饭,无话可说,弗朗西丝卡原本想打开音乐听一下,可理查德不喜欢,她只好无奈地关掉音乐。

饭后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看着重复新闻,中间理查德会抱怨几句,就这样结束一天的生活。

在这样的日子里呆久了,作为意大利人的弗朗西丝卡骨髓里的浪漫情怀也被压抑和扼杀,对于生活而言,只剩一滩死水。

与罗伯特的相遇,让她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让她的情怀得到了纾解,让她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或许,他与她的相遇原本就是一场命运的安排。

02

相爱

原本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某一天,寻到了慰藉之所,从此,内心就有的牵挂和依恋。

罗伯特离开后,弗朗西丝卡久久不能平静,她心乱如麻,她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个叫罗伯特的男人。

第二天清晨起床,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已婚隐居在乡村多年,早已是一副农村妇女的形象,加上岁月的无情,年轻时的容颜渐失,身上再也无当初的风采和自信。

但她又不愿放弃这段怦然心跳的情愫,她也不确定那个叫罗伯特的男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内心为彼此跳动。

于是,弗朗西丝卡在卡片上写上相约的信息,驱车到廊桥,将卡片放到廊桥上,尽管她也不清楚罗伯特是否会再次来到廊桥,是否会看到她给他的留言,但她仍抱有期望。

电话铃声响起,是罗伯特打来的,他收到了她的留言,愿意赴约。

她如少女般欣喜若狂,为了能完美地见到心爱的男人,平时几乎不买漂亮衣物的她特地去小镇上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只为那个叫罗伯特的男人。

晚上,罗伯特准时赴约,弗朗西丝卡娴熟地准备好了餐食,他们在昏黄的月光下、微醺的酒意、温柔的音乐中聊着彼此的过去和生活,畅所欲言,如同相识很久的老友。

或许是酒意的作用,也或许是爱意渐浓,她和他将爱进行了升华。

在两天的时间里,他们享受着初识的美好,爱情的甜蜜,享受两人在一起独处的时光。

他爱她乡村妇女身上独有的淳朴却不失内蕴的气质,她爱他身上的特立独行却不失浪漫的情怀,他们贪念着彼此身上唯一仅有的气息。

不管到哪个年龄,爱情中的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会因猜忌、醋意而产生矛盾。

离别在即,在罗伯特要离开的前一天,弗朗西丝卡害怕罗伯特离开后和到温特塞特小镇一样,去不同的地方会遇上不同的女人,会忘掉在温特塞特小镇的她,而她或许只是罗伯特旅途中的一个过客。

弗朗西丝卡的无理取闹更多是一种不舍,因为她深爱罗伯特,而罗伯特注定是一个浪子,不会为她而驻足,而她也害怕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或许,她更害怕的是永久的离别。

罗伯特确是要离开的,他本是属于天涯,无法驻足,面对弗朗西丝卡的哭诉,他无法辩解,他只知道他深爱着她。

当罗伯特转身离开的时候,又回过头来,深情地对弗朗西斯卡说:我就说一次,以前从没说过,因为,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然后,他关门离开了。

此时的弗朗西丝卡,早已泪流满面,痛哭不已,她追了出去,望看罗伯特开着车驶向远方,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夜色中。

所有不合时宜的相遇,都会遗憾让人心疼。

03

放手

罗伯特走了,他也带走弗朗西丝卡的心,以及余生。

丈夫理查德和孩子们回来了,一家人回到了最初原本最平静的日子,一切照旧,一切都没变,一切却又都变了。

弗朗西丝卡在爱情和家庭面前,她最终选择了家庭和责任。

而廊桥之下,是遗失的旧梦、遗留的深情。

在余生的日子里,正如他们相约的那样,互不联系、互不打扰。

往后余生,弗朗西丝卡全力做好一个妻子、母亲的角色,将4天的深情埋藏心底。

但她会订阅《国家地理》杂志,会关注罗伯特的每一个摄影作品,因为那是她对罗伯特思念唯一的寄托。

而罗伯特,终身未娶,在十七年后,在对弗朗西丝卡无尽的思念中抱憾离世。他委托一家律师事务所将他的骨灰撒在廊桥,遗物寄给弗朗西丝卡,死亡是他唯一也是最后一次的打扰。

他将珍爱的相机、写着弗朗西丝卡名字的银质项链、从未寄出的信、还有当年那张弗朗西丝卡手写卡条,留给了他在人世间唯一的爱人——弗朗西丝卡。

弗朗西丝卡在离世后,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她在留言中这样说道:

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德。

有人说,这本书不就是关于婚外恋情的吗,还将它神化得如此美好,可作家沃勒在结尾并未违背世俗道德伦理,而是将家庭和责任放在了首位。

我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更多是引发中年人对自己婚姻和内心情感需求的思考。

人到中年,面对家庭的责任和一地鸡毛的生活,乏味枯燥的夫妻关系,个人的梦想追求、内心情感需求自然往后靠,压抑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

正如弗朗西丝卡一样,曾经天生喜自由、爱浪漫的她和丈夫理查德也有过一段激情岁月,相信他们也彼此深爱过,可浪漫的激情在婚姻里并不实用。

婚后的日子的平淡而宁静的,爱情中的激情会随岁月慢慢流失,剩下的就是责任。

所以,尽管罗伯特带给了弗朗西丝卡前所未有的爱恋,她也不会抛下家庭随他而去,她还是会如亲人般爱着丈夫理查德,尽管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尽管他不浪漫甚至粗鲁,她终究是不会离开他的。

她的责任感早已冻结在婚姻里,余生她兢兢业业地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她不想让丈夫理查德难堪,更不想孩子们被人非议,守旧的乡村是不允许已婚妇女有半点越轨的瑕疵的。

所以,她要过好世俗所定义的家庭幸福,而不能自私地为了个人情感而牺牲她最亲近的人。

但婚姻里的中年人,是不是就应该压抑个人的情感需求和舍弃对梦想追求的权利呢?

小说里,弗朗西丝卡说的一段话,让我再次陷入沉思:

当女人决定结婚生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生活开始充斥琐碎的事,你停下脚步,呆在原地,好让你的孩子能够任意来去。他们离开后,你的生活就空了,你应该再度向前,但你已忘了如何迈步。

婚姻里,牺牲的那一方绝大部分是女性,职场上的工作、梦想的追求、个人情感的需求、物质的需要,甚至是原始性的需求。

在婚姻关系中被压抑、被妥协,直至被迫地承认这就是生活。

而同样,绝大部分男性在婚姻关系里也是孤独的,正如理查德一样,他倾尽一生满足家庭物质方面的需求,却无法在精神层面走进妻子的内心,无法与另外一半琴瑟和鸣。

婚姻关系中的中年男女,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客观的现实与个人内心的情感需求?

沃勒在这本书里也并未给出答案,他只是顺应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个人情感需求给家庭责任让位。

沃勒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固然能把浓烈的爱演绎到极致,但却不会把最真的情持续到永恒。

如果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再选择,或许,他们最终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所以,中年人的婚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理解对方、欣赏另一半的情愫。

尽管粗糙的生活会磨去爱情的光彩,但不要忘了,它确实来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宛沐子,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BSC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舒伯学派职业规划师、9年以上企业项目管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5年以上企业培训讲师、平台签约作者、二孩宝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