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被赋予秀之美誉,首见于晚唐大诗人元稹《寄赠薛涛》诗。诗中有句道: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百余年后,后蜀名僧贯休也在《蜀王登福感寺》诗中道:南照微明连莽苍,峨眉拥秀接崆峒。秀是秀了,但此时尚无人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没人说天下秀。
那么,峨眉之秀是何时走向全国的呢?或有说早至四世纪末的魏晋时期,举出从中印度来的洋和尚宝掌法师的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之说为证,并说后来的峨眉天下秀之句就从中衍化而来。可惜,这位千岁宝掌和尚是否到过峨眉山尚属疑问,而即便这么一句话,据后人考证也只是宋代文人的附会。
此外,在清代所编《峨眉县志》中还录了一首题为《三峨》的诗,其中有句道: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中峨迤逦来。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说是南宋范成大所作。如此,峨眉山秀甲天下之说确可以说是起于宋代了。但一经核实,原来此诗的作者是比范成大晚了约400年的明代正统年间进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1419-1491年),并且此公的诗也只说道三峨秀色甲天下,只能说有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今人或有把此《三峨》诗题写作《峨眉天下秀》者,那只是以讹传讹罢了。因此,人们如果要一字不差地用起那峨眉天下秀的俗语,便只有老打老实地引用清末乐山一位秀才谢文明1908年题在万年寺第一山碑上的跋文峨眉天下秀了。
于是,关于峨眉天下秀产生的结论就只能是这样的:在唐代,峨眉山开始以秀为其最大特色并被文人认可。到宋代,较之中国其它名山,算得上并也被誉为秀甲九州,也即有了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但正儿八经叫出峨眉天下秀则晚到清代去了。
近阅民国《乐山县志》有了新的发现,其书卷五载:三峨山,分张两翼,矗立如大旗,黛色青葱,异常高秀。魏鹤山曰:‘峨眉天下秀’当指此山而言。
三峨山为峨眉山之一的小峨山,又名铧刃山,在郭沫若旧居沙湾境内,今人艳称美女峰,以石林为其名胜。魏鹤山何其人也?原来即南宋思想家、四川蒲江名士魏了翁(1178-1237年)。魏了翁一生在川内外或为官或办学,在巴蜀文化建设上颇有建树。所办鹤山书院就在其家乡白鹤山上,为四川著名书院。南宋开禧初年(1205-1207年),魏了翁曾知嘉定府,为嘉州古城名楼璧津楼作《璧津楼记》而使璧津楼名声远扬。又为峨眉圣积寺题额峨峰真境,张扬峨眉胜境。
由此可知,魏了翁时峨眉山已经有了峨眉天下秀之说,这比谢文明第一山碑跋文早了足足700年,距今已约800个年头。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