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暗度陈仓是指哪个人)

抒情君 9

暗渡陈仓 连环画

暗渡陈仓(也作 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出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后来成为三十六计之一。

暗渡成仓,又写暗度陈仓,根据小编查阅,二者都是正确的写法。这一点在商务印书馆《成语大词典》中也得以证实。

一、 故事主人公: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历史背景

二、发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楚汉之争,双方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

项羽军事力量强大,表示不服。项羽仗兵力强大,违背了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

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从关中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

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抄小路向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多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的由来。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三、【不同的观点声音】

一般认为暗度陈仓的主要策划者是韩信和张良,但是根据著名军事专家夏惟桐的研究成果认为,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及《史记功臣表》中对于韩信相关内容的大笔墨描述来看司马迁对于韩信是非常喜爱的,即使如此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没有对韩信参与该战略策划作出描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司马迁也没有找出韩信与此战略的直接联系。

相反,在《功臣表》和《和传》中,对于周勃等进攻三秦的仔细描述来看,韩信此时还没有真正掌权和对刘邦在战略上有真正的影响力。而韩信的《汉中对》也只是和刘邦鼓舞士气的双簧而已。刘邦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不可能直接将战略指挥权甚至方面级指挥权交给沛县集团以外的人。韩信真正掌握军权,是在郑京大战让项羽在战术上第一次碰到钉子之后。加之韩王信在同期恶劣的通信环境下的准确战略配合与同步来看,韩王信是该计谋的真正参与者是必然的,韩信献计可能是韩王信的献计的讹误。

暗渡陈仓

四、【生活要学以致用】

要广听人言,善于纳谏: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刘邦当初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后来,刘邦听从韩信、张良等人的计谋,明面上修整栈道,暗地里却杀了回马枪,迅速占领了陈仓,接着打回关中,奠定了后来重新夺回咸阳,战胜项羽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当历史走到十字路口之际,一些谋臣参事的建议往往对局势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故作姿态,学会示弱:韩信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后来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韩信,兵法家探寻源流,究其真谛,使暗渡陈仓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即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 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警示。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或有真正的行动,或去转移防卫,趁敌人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学习,要以致用

欢迎关注文聪读书头条号,一起同读好书,品味生活。

——【文聪读书会BOOKBOOD·不可不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