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柯尔克孜族简介」

抒情君 5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匈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在汉代,匈奴是草原霸主,长期与汉朝为敌。后来汉武帝多次对匈奴用兵,匈奴战败后四散,匈奴族的最后一次建国,是十六国时期的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属于匈奴铁弗部。不久,这个国家也消亡了,匈奴族从此湮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由于匈奴人对中国古代史影响极大,所以最后的匈奴人去哪了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民间的热捧。坊间还出现了欧洲的匈牙利国是匈奴后裔的说法。

匈牙利是不是匈奴后裔,真知堂不讨论,但在研究上古史过程中,真知堂发现,匈奴族后裔还真的存在着,并且就在中国新疆境内,那就是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柯尔克孜族,又被称作吉尔吉斯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2010年统计,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大约有18万6千多人。

为什么真知堂说柯尔克孜族是匈奴的后裔呢?这还得从前苏联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一座古文化遗址说起。

请大家记住一个词:米努辛斯克盆地。因为这个词在真知堂后续研究上古史的文章中会多次提起,它很重要。

不好记是吧?那就记住迷路新时刻,寻找中华文明历史迷路后的新时刻到了。

1940年,苏联叶尼塞河上游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阿巴干市发现古文化层,经过三次发掘,苏联专家发现这个遗址是一处四面坡重檐瓦顶,有十六个房间的汉式建筑,出土的瓦当上有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字样。研究后,苏联人判定,这是汉代李陵投降匈奴后的住所。(参见吉谢列夫《南西伯利亚古代史》)

证据链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那么,这个考古发现为什么会被定为汉代李陵的住所呢?它又和柯尔克孜人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

第一,千秋万岁,长乐未央这种瓦当是典型的汉代文物。发现这种瓦当,说明这个建筑是汉代的汉族人居住的建筑物。

第二,发现遗址的这个地区,古称坚昆,而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负责管辖的就是坚昆一带地区。

《汉书·匈奴传下》:﹝ 郅支单于 ﹞发其兵西破 坚昆,北降 丁令,并三国。

这个屋子规模宏大,非常人能用,又属于汉代,还采用汉文制作瓦当,正好与李陵为匈奴右贤王这一历史事实相匹配。

真知堂 按:匈奴设置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为最高官职。贤呼为屠耆,通常由太子担任左屠耆王。 又称左右校王。

有朋友要说,那这个也和柯尔克孜族没什么关系呀!

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一件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公元648年,唐朝首都长安,迎来了黠戛斯部落朝贡团,酋长失钵屈阿栈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代,要和唐太宗李世民攀亲。

我们知道,当时的大唐可谓是天朝大国。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唐朝皇帝的祖先陇西李氏先祖,就是著名的汉朝飞将军李广。

而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长孙。如果酋长所言属实,那么他们确实和李唐皇室有亲戚关系。

那么,这个黠戛斯部落为何自称是李陵的后人呢?证据来了。

第三,黠戛斯古称坚昆,在2000多年前就活动于鄂毕河一带,后迁居叶尼塞河上游,即西伯利亚南部的米努辛斯克盆地一带。也就是苏联人发现李陵住所的地方。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据《新唐书》记载: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普通黠戛斯人多为赤发绿瞳(也就是印欧人种),而自称为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从人类学基因角度分析,如果没有黄种人混血,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真知堂按:坚昆地区是汉朝降将匈奴右校王李陵管辖之地,当地民族多为红头发绿眼睛,只有少部分人是黑头发黑眼睛(和汉族一样),其酋长无疑祖上一直为坚昆地区的王者,追溯上去,匈奴右贤王李陵为其先祖应该是可信的!

所以,当酋长请求归属唐朝时,唐太宗立即同意在黠戛斯部落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 铁勒结骨(即 黠戛斯)部设置,隶 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 苏联 境内 叶尼塞河 上游一带。

那么,如何证明坚昆就是后来的柯尔克孜族呢?请往下看。

第四:铁勒结骨,结骨就是坚昆,又被称为"契骨"或纥骨。

后郅支单于破坚昆,于时东距单于廷七千里,南车师五千里,郅支留都之。故后世得其地者讹 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云。《新唐书》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契骨,最早是受突厥的统治。

到唐肃宗乾元(758-760)年间,契骨为回纥打败,臣服于回纥,此后被称为黠戛斯。所以,唐太宗时期来访的坚昆族长,还是结骨或契骨人。

铁勒是从《北史》通用的称呼。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中则记为赤勒﹑敕勒或丁零。历史上被视为突厥人。唐末,坚昆人因为战乱和大唐失去联系。

10世纪时,契丹族兴起,辽在黠戛斯设" 辖 戛斯国王府"。

元代称柯尔克孜族为乞儿吉思或吉利吉思。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将包括柯尔克孜族在内的百姓分封给自己的弟弟豁儿赤。乞儿吉思或吉利吉思,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国的来历。

元亡之后,部分柯尔克孜族在15世纪前期,西迁到额尔齐斯河一带。这是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的第一批移民。16世纪末、柯尔克孜族大部分成为准噶尔的属部和属地,1703年秋,反抗沙俄帝国伤亡巨大的柯尔克孜人在厄鲁特宗主的决定下,举族越萨彦岭,迁到额尔齐斯河东南草原。

其中大部分迁到了西部伊塞克湖地区、费尔干盆地及其附近山区,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另一部分迁到了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带即今天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居住地。生息繁衍至今。

1949年9月25日,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的和平解放。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柯尔克孜族正式定名。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从柯尔克孜族有历史记载的民族迁移史来看,其祖先在唐代被称为黠戛斯,辽代为辖 戛斯,元代为乞儿吉思或吉利吉思,明初部分族人迁到了今天的新疆。清代其族人迁到了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新疆地区,形成了中国的柯尔克孜族。

唐代早期,该族被称为铁勒结骨,再往上被称为契骨,汉代被称为坚昆,在匈奴国右校王管辖范围内,其王者就是李广的长孙李陵。

李陵,据史料记载娶的妻子是匈奴单于的女儿。而坚昆人,是被匈奴单于征服的部族。

《汉书·匈奴传下》:﹝ 郅支单于 ﹞发其兵西破 坚昆,北降 丁令,并三国。

到了唐朝,来访的铁勒结骨酋长自称为李陵后裔,说明其世世代代是坚昆地区(今天的米努辛斯克盆地)的王者,再加上其不同于普通坚昆人红发碧眼的外貌特征(黑发黑瞳),坚昆王族为李陵和匈奴公主的后裔是没有疑问的。

以此推之,后来迁居新疆的吉尔吉斯族(柯尔克孜族)是匈奴后裔,无疑。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