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拳击裁判禁赛_拳击现在在美国没落了吗

抒情君 7

2020 年 1 月 27 日,大年初三,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不过除了疫情,这天还有一条消息把我们砸了个晕头转向:传奇的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和女儿吉安娜·布莱恩特在空难中身亡。

就算不是科比的粉丝,作为体育爱好者和研究者,我们也很清楚这个名字已经成一个为超越体育的偶像符号 —— 除了他的职业成就,公众关注的还有他炫酷且昂贵的系列球鞋,以及私人生活和品行。果然很快,在一个主要是北美体育社会学者的邮件群里,有人提起了他几乎不再被提起的丑闻(注:2003 年,一名 19 岁的女性起诉科比强奸。科比承认两人发生性关系,但否认强奸的说法。审判期间女方身份被泄漏给媒体,科比向女方提出赔偿,案件以女方撤诉告终。)

粉丝为科比做的涂鸦

首先,学者 A(男,黑人)表达了对科比和其他死者的悼念,并希望大家鼓励学生运动员们以科比为榜样。随后学者 B(男,黑人,退休荣誉教授)回复道,我们同样不能忘记性暴力的受害者,而纪念科比的一系列活动可能让她们不适。

A 不爽了,我希望你已经原谅科比的越轨行为 —— 不然的话,我们真要在这个时间提这件事吗?

这时学者 C(女)加入对话:

我们将精英运动员像神一样膜拜,又不承认他们曾造成的伤害。…… 我对科比的离世有非常复杂的感受,因为他为支持女性体育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他的影响力将继续影响女性体育发展。但是我并不打算忘记他对女性的性暴力。如果我们不完整考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这是缺乏批判性的做法。

最后,学者 D(男)做了一个体面而有安抚性的 总结陈词:或许由不得旁人或社会来决定要不要原谅某人的性侵行为,如果要原谅,也该是幸存者的选择,只有 ta 有权这样做。

这一波通信, 除了说起话来更客气,更讲究点,其实跟社交媒体上当时的辩论方向是基本一致的。而我们作为邮件群里沉默的小透明,在对话中渐渐注意到一些频发的词汇,比如 英雄、媒体,以及 男性。

孙杨赢得比赛 | 图源:维基百科 photo by:Oleg Bkhambri (Voltmetro)

我们忽然明白,自己在目睹的不光是对一个体育明星的悼念(或如何悼念),更是关于 Ta 的 诞生 —— 英雄、媒体,以及 男性 就是让一个运动员成为体育明星的重要元素。如果再联系到 孙杨禁赛 事件,这些关键词也能勾勒出一个体育明星的 消逝。

科比去世了,但作为一个传奇给球迷留下巨大的精神遗产;而一些体育明星人好好的,却可能走向了 赛博死亡(cyber death)。

英雄

体育明星其实从 19 世纪体育职业化以来就出现了,但在过去二十年中,TA 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体育明星带来的轰动效应,甚至比电影明星还要早。说据在 19 世纪的英国,只有维多利亚女王、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以及南丁格尔,能与当时的板球明星 W. G. Grace 的名声媲美。到了 20 世纪 60、70 年代,曾效力曼联的乔治·贝斯特(George Best)成为了英国足球界第一个在媒体上大红大紫的明星。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专业运动员 —— 他被称为第五位披头士(因为他时尚俊俏的外形和光鲜亮丽的生活方式);他的家乡为了他将机场更名为 乔治·贝斯特贝尔法斯特城市机场。他在球场如日中天的时期,爱尔兰共和军与英国军队正在北爱激战,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天主教徒与支持英国的新教徒长期持续发生着流血冲突。作为北爱尔兰人的乔治·贝斯特以及他代表的曼联,却能让因宗教和民族问题分裂的北爱人民,坐在同一个酒吧里喝酒看球。

曾经的乔治·贝斯特不仅在足球场上身经百战,面对酒场考验也不退缩|来源

神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说正是神导致的问题,来一个体育明星就(暂时)搞定了 —— 都别打了,来看我踢球! 体育明星岂不是比神还厉害?

学界还真有一种说法:宗教的衰落导致世俗明星的崛起。明星替代了神,重新让人们在世俗社会中找到归属感,而粉丝团就好比以前的宗教团体,成员们从中获得独特的、牢固的集体身份认同。

乔治·贝斯特当然不是神。他长期酗酒,因酒驾被抓过两次,还说过,我把钱都砸在酒、妞儿和跑车上,省下的我就挥霍掉。不过,体育明星的确常被比作英雄,包括贝斯特。

所谓 英雄,通常是因为在特定领域,如政治、科学、战争中有过 好的事迹 而被大众敬仰。现代生活中,运动员已经替换了传统意义中的英雄。那为什么科比这样的体育明星比某些其他领域的明星更具号召力和宣传力呢?

一、TA 们的确是运动领域的精英,而竞技水准直接与才能和勤奋挂钩;二、体育经常与国家和民族认同捆绑,所以体育明星(尤其是男运动员)的形象会被放大;三、体育明星更具真实感,毕竟体育比赛是真实的。

粉丝的创作,by Greg Horn.来源

用粉圈的话说就是,成为体育明星的运动员都是专业 顶流,业务能力 有保证,所以不愁没有 代表作,还有国家盖章认证。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人们会很大方地谈论自己的体育偶像,或者痛快承认自己是哪个运动员的粉丝,而不用担心 追星 的羞耻感。

而随着近年来超级英雄电影的盛行,英雄 再做升级 —— 球迷开始将自己的偶像比做超级英雄。将科比这样的体育明星比作超级英雄是非常有效的纪念方式,圣地亚哥大学的 Bradley Bond 教授这样认为,因为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超级英雄不会死。

媒体

学者 Schickel 这么说过:在 20 世纪之前没有所谓的名人。

名人和明星被看作是一个现代现象,主要归功于现代媒体的传播力量,披头士、梦露、猫王和拳王阿里就属于 20 世纪媒体造就的第一批明星。如今,媒体用更加夺人眼球的叙事和图像将运动员化身为英雄,并在全世界传播,还会适时为国际体育明星营造本土身份,比如北京爷们马布里和东北话满分的福原爱,以赚取更多本地粉丝的好感。

图片来自 我是马布里 舞台剧

但是,媒体能将运动员 明星化,便也能去其光环。西方媒体对体育明星总有一个典型的叙事,大致是:庆祝其成就、揭露不端行为、报道惩戒措施、等待自我救赎。科比在 2003 年刚签约耐克就发生了丑闻,还丢掉了麦当劳和榛果巧克力酱的代言,直到 2005 年耐克才重新启用他的照片做营销,而这个过程中媒体的报道也完成了这几步叙事。

当体育明星不能继续扮演道德模范,就要为做出坏榜样付出某种 消逝 的代价。不过科比在丑闻期间并没有消逝,球迷仍能在比赛中看到他,他的体育能力仍得以发挥;但孙杨的禁赛丑闻直接和国家荣誉相关,国内媒体对孙杨的报道也就更为复杂 —— 因为官方态度是不能忽视的风向标。

一开始,同 2014 年 孙杨禁赛三月 时期一样,媒体对孙杨表达一致的态度。2 月 28 日《人民网》表示 支持孙杨上诉;2 月 29 日《人民日报》微博评论孙杨:一身干净,无惧脏水。到了 3 月 4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日报》发表了标题为《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的评论,一旁还有名为《商业比赛不能与国家荣誉捆绑》的另一篇评论,等于表明,孙杨行为确有不端,以及媒体不应该将个人行为与国家荣誉捆绑,错误报道此事。

《商业比赛不能与国家荣誉捆绑》文章截图

随着官方 解绑 的暗示,社交网络中关于孙杨的叙事也迅速改变。网友们梳理了他 2013 年无证驾驶、2014 年禁赛三月、母子与众媒体合力让宁泽涛 赛博死亡,以及领奖后对外国选手们出言不逊等等事迹;更有中国网友去霍顿的 ins 上留言道歉(微博上的孙杨超话仍然温情满满,但 超话 并非一个开放的公共讨论区,而相当于一个闭合的粉丝俱乐部,内部发帖从格式到言论都有标准)。

举国体制下的运动明星和媒体都脱离不了体制。何况体育与国家认同哪是说分就分的?

图源:澎湃新闻

就在几天前,国内媒体又让我们见识了太极推手般的复杂路径。4 月 22 日,CCTV5 一档栏目的主持人称孙杨因为被禁赛,所以没在游泳队奥运集训名单上,《北京青年报》随后在微博上爆出孙杨在名单上,之后《北京晚报》网站刊登的文章认为,在(孙杨)最终上诉结果宣布前,孙杨入选中国游泳队的奥运集训名单亦是合情合理的。 4 月 23 日,官方宣布该名单作废。外媒称这种违反禁赛规定的操作会让 8 年禁赛翻倍至 16 年;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正要求中国相关管理部门给出解释

似乎国家并不想放弃孙杨,但不放弃的结果就是会换来更严厉的惩戒;而如果国家选择了放弃,孙杨的 赛博死亡 可能也会来了。

男性

至今列举的体育明星,是不是大都是男性?男运动员的确更容易成为公众和媒体的宠儿。你可能会说,不是啊,女性体育明星很多的!那请回答一个问题:2019 年 FIFA 最佳男、女球员奖(俗称金球奖)分别颁给了梅西和谁?

男性运动员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比如说到耐克,我们就会想到乔丹品牌,自 1985 年的第一双 Air Jordan 开始,乔丹的形象加持让耐克逐步晋升为跨国公司。

媒体也积极参与着这个资本大机器,精心地给不同年代的男体育明星制造出不同的人设: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棒球运动员乔·迪马乔(Joe DiMaggio)和英国足球运动员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 Matthews)是 好男孩;

20 世纪 60 年代的乔治·贝斯特和默罕默德·阿里是 漂亮男孩;

20 世纪 70 年代的斯诺克球手阿历克斯·希金斯(Alex Higgins)和板球手伊恩·博瑟姆(Ian Botham)是 坏男孩。

等待发角球的贝克汉姆 | photo by Kunal Shah

20 世纪末出现的贝克汉姆则更有意思了,他的人设被学者评价为一种无根可寻的形象,因此他可以被打扮成任何样子。媒体对他的塑造可谓是全方位的,报道他的足球成就、他的样貌、他代言的产品、他对化妆品的兴趣、他对自己被封为 男同性恋倾慕对象 的接纳、他花时间照顾生病的孩子而错过的足球训练,以及他对妻子的宠爱和顺从。贝克汉姆带来了新型的足球明星形象 —— 现在谁还觉得男球星代表的是粗犷的工人阶级男性呢?

看回国内具有流量的男性体育明星,比如曾经的林丹,不仅业务水平高,还有 好男人 形象。自 2016 年网传他出轨和家暴后,网上多篇文章分析他的商业价值会损失多少,却有几篇借机普及反家暴呢?

来自林丹的微博相册

体育紧密勾连着资本运作、偶像 制造,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一个体育明星在公众视野中无论是 诞生 还是 消逝,都不是中立的、巧合的、天然的。

有的体育明星不在了,但活在了传奇里。体育明星 也好,超级英雄 也好,是粉丝给的光环,也是商业和媒体运作的结果。如果仅仅选择看到媒体展示的高光时刻,而对 TA 们不光彩的一面避而不见,那你的确把 TA 当作了不容玷污的神话,却没把 TA 当一个人。

有的体育明星则经历了 赛博死亡。对于中国的体育明星,什么样的污点会让 TA 彻底糊掉?哪些人还能重回神坛?哪些人还有机会完成自我救赎?我们的观察刚刚开始。不过我们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虽然网友现在还会在林丹的微博上戳他出轨的事,但如果年近 40 还未退役的林丹,能在 2021 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再创佳绩,他的国民明星地位将轻易回归,因为 英雄、男性、国家荣誉 这些使体育明星诞生的闪耀因素,又会笼罩他全身,闪得什么污点都消失了。

关键参考文献:

Bairner, A. (2004) ‘Where did it all go right? George Best, Manchester United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D. L. Andrews (Ed.), Manchester United: A Thematic Study. London: Routledge, 133–46.

Malcolm, D. (2012). Sport and sociology. Abingdon: Rotuledge.

Whannel, G. (2001) ‘Punishment, redemption and celebration in the popular press: The case of David Beckham’. In D. Andrews,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