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上面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为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我认为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企业内部的组织行为方式、企业对待外部组织或个人的态度。培养或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6种以上的能力,我称之为企业文化形成的必备力量:企业文化的推动机构、适应的经济条件、产品类别、一定的时间或历史沉淀、突出事件或人物、标语和文字或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的组织行为方式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在内部工作、生活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行为和态度。例如一个企业是如何组织开会的,A企业具有严谨的企业文化,表现在精简会议、开会前充分的准备,开会时候围绕主题深度讨论,会议后有行动项并且有人负责;B企业是散漫的企业文化,那么开会都是拖拖拉拉,与会者大部分都迟到且不在意,会上总是不对主题进行深度讨论,而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到点结束,没人去管会议的效果。A企业相对来说在部门间工作交流时,总会有一部分人会去负起责任,较少的推诿扯皮;而B企业培养了一群混日子的人,在涉及到企业边界的时候,都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就做些表面工作,虚与委蛇,做是做了,但是效果如何他不负责。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企业对待外部组织或个人的态度。还是以上面A和B企业举例来说。A企业严谨的企业文化,那么A在处理其产品或服务的售后问题时,一定有内部严格的控制流程,并且对客户提出的各种售后问题都会认真对待,哪怕是与产品本身无关,只是一种客户的感知度,A企业的员工都会认真对待。因为他们被培训过,明白客户的重要性,明白客户微小的需求就可能新开发一个广阔的市场,或者是对客户的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失去一个重要的客户。而B企业则麻木的多,B企业的员工在对待内部同事都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那么对待外部组织时,这种不信任将更加的放大。B企业员工往往认为客户的售后需求无关紧要,或者跟他个人无关紧要,所以最常用的一种应付办法就是拖,找各种理由拖。确实可以解决的时候,在时间上响应要比A企业慢很多,造成客户满意度直线下降,忠诚度几乎降低为0。如果B企业的客户有其他选择,这些客户一定会去尝试其他企业产品。
那么如何才能去培养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首先是需要定义企业文化。一个初生企业,或者是已经运行一段时间的企业,但还未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提炼。这些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来定义,或者说来制定明确,我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支撑愿景和价值观重要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定义企业文化?前提是要定好企业的远景目标,即企业要走向哪里。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他一定是要有一定目的的。不合适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目标的达成具有阻力作用。
企业文化要发挥良好的作用,不能仅仅是一种隐喻,一种潜在的文化,而是要让企业内外部的人员都能看得到,感受到。所以企业需要制定文化标语、形象文字或规章制度,让企业文化具有可视化效果,能够遵照执行,被标签化。
第二,需要一个内部的推动组织,往往企业一把手CEO是最好的推动者。马斯克创立的几家公司,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烙印。他把特斯拉的营销宣传部门砍掉,只靠自己,完成大部分的营销工作,把特斯拉的企业文化依靠个人外溢输出,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国内的企业家们也可以学一学,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但企业家个人形象受损,则会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宣传带来较大的负面灾难。所以由一个企业内部小的组织来推动,是较为合适的。
第三,企业文化的推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表现在首先是员工的待遇问题。员工的待遇在同行业中属于比较低的,那么企业员工根本无法自信的面对同行业者和客户,并且也不会非常自愿的去推广企业产品或文化。外部组织都知道这个企业的员工待遇较差,对这个企业首先不会抱有很大的期待。其次是企业文化的活动组织是需要经费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涉及工作部分的付出是需要财务费用的。
第四,企业文化的培养一定要结合产品的设计和创新,相辅相成。一个积极上进,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定不会固守于长时间的老旧产品,哪怕这个产品仍然具备市场竞争力。价格策略上的撇脂策略虽然能够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但其对企业文化的伤害有时候则是致命的。远的不说,近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企业果断转型纯电市场,比亚迪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这两年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电车企业;而反观日本的本田丰田,原来在汽油车市场多强的竞争优势,即使当前在汽油车上也是竞争力满满。但是赛道变了,一切归零。我们说本田丰田的企业文化不行吗?不是的,丰田的准时制开创了精益生产的先河,但当前没有用到合适的产品上,形成了一种好的但不是合适的企业文化。远的日本柯达也是同样如此,专注于胶卷市场,获取了较大的市场和利润,所以当数码技术即使在柯达首次诞生使用后,也没有得到重视,最后反而被自己发明的数码技术革了命。
第五,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培养,历史的积淀。一个企业组织,并不是说组织买几本书,开几个阅读会议沙龙,写几篇鸡汤文章,就能形成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定是需要长时间的组织推动,积累下来,形成大部分员工的共识,才会形成。就像人类基因的传递,可能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传递和演化,才能形成适应自然环境的机体。很多企业强调开会效率,只是在会议室摆放几个标语,不注重每一个会议的组织进程,是不可能形成想要的这种严谨高效的会议文化的。
最后,企业文化的显现需要一些相关的突出事件和人物来推进和印证。企业文化是为目标服务的,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会收获目标正相关的一些效果。企业不要等到这种文化果实自然的瓜熟蒂落,而是需要去有意识有目的的推动,形成更好的文化果实和目标。比如,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的企业,主动去申请省市和国家的质量奖,在评选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改善企业质量文化。企业推选自己的CEO主动参选本地的政协官员、参与扶贫计划等,都是主动作为,推进企业文化的良好措施。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