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疫情最新消息封城 「今日甘肃公布最新疫情」

抒情君 6

目前

一个新冠病毒新选手出现

它是一种名为 CH.1.1

的奥密克戎亚变种

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

CH.1.1被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命名为Orthrus(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研究显示,较其他新冠病毒亚变种,它有可能更具传染性和免疫逃避性,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周六(28日),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比例位列第五。

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亚变种XBB.1.5在美国迅速蔓延,已取代BQ.1.1成为美国的头号新冠病毒变种,占总病例的61.3%。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上周发布的一篇预印本论文称,CH.1.1去年秋季在东南亚出现,现在新西兰部分地区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是由CH.1.1引起的。

该预印论文指出,CH.1.1在S蛋白中发现了一种名为L452R的突变。这种突变通常在奥密克戎变种中是看不到的,而在德尔塔毒株中曾出现过,这一点令人担忧。

这也就意味着,CH.1.1可能会较其他奥密克戎毒株更具有传染能力。

此外论文中还提到,CH.1.1还能很好地与ACE2受体结合,ACE2是介导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

这说明该病毒有可能覆盖由先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部分抗体,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逃避,并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1月31日 深夜

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发文解读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

↓↓↓

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月健康提示

进入二月,气温有所回升,但仍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物。本月正值春节后,返程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了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为了您的健康,应重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冬春季节高发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也需要注意。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已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员等脆弱群体仍然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预防措施

(1)春运外出要防护。春运期间人流量大,聚集活动多,易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请提前做好出行攻略,了解目的地情况,错峰出行,避免或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倡导感染期间暂缓外出及返岗。

(2)家庭卫生要保持。每天做好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和自然通风,衣服被褥需经常清洗晾晒,及时清理垃圾。

(3)个人防护要坚持。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4)重点人群防护需特别注意。

◆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

◆在疫情流行期间,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

(5)居家治疗要安全。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02

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

预防措施

(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2)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03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亦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人感染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严防重点场所出现聚集性发病。

预防措施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接触病禽、病畜,儿童要远离禽鸟,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早期隔离,待痊愈后再返学返工。

04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我国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肠炎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来源:中国青年网、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王娜(实习编辑:王瑶)

责任编辑:牛栋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