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囚、诗奴、诗豪,您知道这些称谓分别属于谁吗?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诗囚孟郊
孟郊 (751—814年),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两试进士不第,46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石淙》、《寒溪》《峡哀》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814年)八月二十五日,孟郊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享年64岁。
第二位,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贾岛写诗,是以刻苦认真出名。这在他自己的诗中也是有所反映的,如他的《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便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当然,二句三年得自然存在夸张的说法,但是他的这种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入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更是尊崇贾岛,甚至对着他的画像及其诗集焚香礼拜,为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享年64岁。
第三位,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至于是否如他说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不过,他的家庭却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而且在朝中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后来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奉诏还京后,刘禹锡也许是自己作,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调任江州刺史。
刘禹锡在江州任职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刘禹锡经多次调动,在被派到苏州担任刺史遇水灾,百姓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并免赋减役,很快使百姓从灾害中走出,感激他,爱戴他!于是,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