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是由豆豆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着一个爱情故事和商战神话,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文化属性下人的人性及命运。书中泛猎极广,触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股票等诸多命题,尤其作者对天道、人性、文化属性、商业的认知,可谓是开天眼的上帝视角,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让我们觉悟和思考。
故事结尾还牵出一个得救之道与救世主就是自己 的命题,立意之高、寓意之深、悲凄之大,既颠覆认知、启迪思维,又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小说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界怪才丁元英,是一家德国私募基金公司的操盘手。他利用法律真空地带,用私募的资金,对中国股市进行屠杀性掠取。后因良心不安,果断解散了基金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之后他回到古城隐居,认识了在古城担任女刑警的芮小丹,两人上演了一出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丁元英为了给女友芮小丹送一份礼物,策划了一场颠覆人们想象的杀富济贫的音响界商战,帮助王庙村村民脱贫,创造了一个神话。之后,女友芮小丹在追缉逃犯时不幸身亡,丁元英离开了古城。
故事很简单清晰,借爱情故事的外壳,作者和我们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天道、文化属性,谁是救世主、人性等问题。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人生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循天道,制胜于无形。
我们人一辈子不断地学习,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升思维格局,都是为了习得这样的本领:一是遵循规律办事,二是悟透文化属性,三是看懂人性。而规律是天道,文化属性是地道,人性是人道,它们的合力就是天机。一个人的认知越高,对天机洞察就越深。满此三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往而不利,无往而不胜,可谓神也!
生活中,人们提到神,往往会联想到宗教之神、人格化的神。这神究竟是什么呢?书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读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意为自然之神,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与动力。而这个根源与动力,基督叫神,老庄叫道,佛家叫如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规律,规律即天道。无论你信仰上帝、奉行无为,还是觉悟般若,它们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行事生活,即循天道,所以书中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话就把基督、道家和佛教的精义都概括其中。
书中男主人公丁元英,以思维迥异、运筹帷幄的高人形象出现,是获取文化密码的人,具有对繁杂事物精准的计算和判断能力。市场规律、法律空子,以及人性种种,都在他的计算和掌握之中。
丁元英对王庙村村民说: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想干成点事就记住两句话,别把别人不当人了,别把自己太当人了。就这点规律而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通过他的精心策划、精妙布局:在北京摆摊,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投井下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王庙村的格律诗公司与行业巨头乐圣公司的音响界商战高调打响。
王庙村作为贫困村,村民们能纯手工加工高端音响,唯一的优势就是农民肯吃苦,有极低廉的劳动力。丁元英利用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借着商业巨头乐圣公司造势,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实现了杀富济贫的扶贫神话,依据的正是对市场规律和人性的洞察,最终准确预测了事情的走向和发展。
所以,作者说: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按规律办事说起来轻巧,听起来也不难,怎么就成了神呢?难道我们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不按规律办事吗?如何才能按规律办事?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不停地试错,从书中或者他人的教导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饿了要吃饭,天冷要穿衣,困了要睡觉等基本常识都会遵守,但是对于人性及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包括事物的一些客观规律,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全面、准确。而高人往往都是知识丰富,掌握信息量大的人。
芮小丹问:你怎么知道那支股票能挣一倍以上的钱呢?为什么一定要在明年5月卖掉?一般都认为明年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都是股市利好的消息。丁元英说:这个问题很复杂,有技术面、制度面、产业结构……很多因素,我跟你说不明白。这东西有点像禅,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
丁元英之所以能准确预判哪只股票会升,能赚几倍的钱,就在于他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是他有精准判断力的前提。除了储备丰富知识,提升认知能力,还得会用。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也就是说这个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储备必要的道理和知识,以待有用之时,活学活用,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按规律办事,还要撇开人情、世俗的干扰羁绊,事实求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冲这一点现实中很多人是无法做到的。书中留学同学詹妮对丁元英这样评价:丁元英更像个魔鬼,是那种永远不会活给别人看的人,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价值观的不兼容,时常会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有时候你做一件事,会碍于人情、碍于面子、碍于世俗的眼光,不搞形式主义,不讲情面、不说假话、实事求是实在很难。大家都这么干,而你偏要特立独行,不活在别人眼里,那么你就成为异类,由此而来的各种孤立、非议甚至诽谤会伴随而至。渐渐地你会发现,人是多么善于扼杀真实的人。正如芮小丹后来觉悟的那样:原来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强者思维:读懂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首次提出的概念。书中这么写道: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那么什么是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作为一个人,如果抽离掉人的一切外在:家庭、职业、容貌、身份、地位、教育、经济条件等,还剩下什么呢?那就是思想或精神及形成的思维模式,我们称之为文化属性。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第一选择,最直接的代表了你的文化属性。
生活中,很多人想要从底层跨越阶层、改变命运,在同样的机遇、财富面前,为什么有人抓住了机会改变命运,有人却坠入了更深的深渊?书中作者给我们架构了一个参照系: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属性。作者这么写道: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核心是创新、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强势文化背景下的人,是规则的制定者或利用者。他们相信自己,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努力奋斗,不断攀升高度。就像书中丁元英、韩楚风、肖亚文、欧阳雪等人,他们的性格特质都是以强势文化为主,依靠自己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独自撑起了一片天。
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核心是依附和跟随。简单讲就是等靠要,靠天靠地靠父母靠朋友,甚至期望不劳而获。书中的刘冰、叶晓明、冯世杰等人,他们期待丁元英这个救世主来帮助他们发财致富,可是当公司出现官司,他们第一时间退了自己的股份,丧失了跨越阶层的机会。更有刘冰之流不甘心失败,结果失了人性,做了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坠入了地狱。 像这种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弱者,往往期待别人的帮助和拯救,遇事故步自封、目光短浅,追逐短期利益,一有风吹草动便飘摇不定,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随大流,所以很容易被慢慢磨灭,失去自我和方向。
他们的行为选择也都是文化属性起作用的结果。想要变为强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正如丁元英好友韩楚风说的:这盘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那就真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弱者若想要从井底爬上来,实现阶层跨越,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改变自身的文化属性。别人帮助也只是一时的,自己要有不断的造血功能,否则又会掉入深渊里去。所谓的得救之道与救世主从来只是自己。
生活中很多事其实不能就简单的用强弱文化来区分。作者虽说文化属性决定命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堕入宿命论的状态里去。一个人身处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这个层次是可以转变的,只是要真正把强势文化的思想注入自己的大脑,并应用到实践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骨子里都已打上了弱势文化的烙印。因此,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思维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从弱者到强者的跨越。
合上这本书,陷入了沉思中。道之所在,我之所往。似有所得,又似无所得。借作者的话来做个结尾: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本文系作者原创,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