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我国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占据国土大部分面积的农村也以社会化为目标,在政策的推动之下开始向城镇化转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结构,推动基础设施不断进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村庄城镇化已经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自2010年以来,有16436万乡村人走进了城市,变成城镇人口。这些调研数据都清晰地展示了未来国家的发展温度,以及城市发展所蕴藏的宏大潜力。
自古至今,国家在城市发展的投入都是相对较大的,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带动中国其他地方城市进步,先富带动后富,进而实现国家管控下城市之间协调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有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还有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还有北部湾城市群等,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资源储备获得优先发展机会,人均GDP和地均GDP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各个城市群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群发展,才足以发挥一个中心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包括武汉、长沙、南昌在内的中三角城市群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有望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支撑力量。
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占土地面积大约3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就有1.3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0万亿元。
中国的长三角以上海为首,珠三角以广东为首,二者均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借助自身的优势对其他相邻地区的经济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2018年11月国家也明确了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发展,武汉在中部地区是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实力最为强劲的省会城市,担当城市群发展的龙头义不容辞。
武汉在中部城市的地位一直很高,从2016年武汉就从区域中心城市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在2035年的大都市区总体规划中,武汉市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创新型的全球城市。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武汉在科教、医疗、交通等等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国家实验室就有3所,还有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综合实力仅次于一线城市,作为长江经济带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拥有绝对的竞争第五城的资格和实力。
古代兵家争端,向来避免一家独大的场面,在当前协同发展的阶段,城市之间的同步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仅靠单一化的经济发达地区单打独斗。
长沙和南昌是彼此相邻的两个省会城市,长沙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是国务院首批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株潭一体化,接南转北的区别优势以及空铁一体致力于建设和打造3+5城市群,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群的条件,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除了长沙之外,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一条赣江贯穿全省,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南昌人口和面积都比较少,但在2020年11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南昌人口相较于去年已经增加了121.2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8%,地区生产总值也比去年增长了3.6%。
中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经济发展劣势还是存在着人力资源方面的局限,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层级固化,发展不均再加上城市间距离的限制,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还需要优化发展战略,冲破阻碍。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