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你的人生是否总是在奔忙之中?
而即便你如此的奔忙,却还是生活颠沛流离。
即便你的奔忙,为你换取了大笔的财富,解脱了你操劳的双手,释放了你匆忙的双脚,可是你的思想却总是如陷牢笼。
怀疑一切,害怕失去一切,如同一切都不是你的,你的一切即便是深拥在手,却又如同没有,幸福转瞬即逝,感觉不到真实的快乐,内心只有欲望的满足。
奔忙、焦虑、急躁、患得患失,这样的人生,你还没有入境。
而此节所讲恰是人生之境界。
从此入,也由此出。词之境界若人生。
王国维似乎总是能从词里找到验证自己学说的佳句,犹如他拿康德的哲学评论《红楼梦》是一样的。
从三首词中各拈出一句,连接在一起,就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思想,词的深意,也是人生的慧言。
王国维所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也就是说,自己将这三位词人在三首词中的不同句子,分别拈出来,连接一起解释其意,用这种方式解释人生,提升词的哲学,这是三位大词人词的本义中所没有的。然而自己也是知道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三位还在世的话,犹如被别人所误解一般,也必定是不允许自己这样解释的。
从此节词话来看,王国维的确没有按照词的原意来理解。我们在第二十四节的时候,就分析过晏殊的《蝶恋花》,写的是女子对男子极致的思念之情,这里被王国维化用为人生的初期阶段表现出来的思想迷茫。
王国维的确没有按照词的原意来理解,只不过自己读词之后,自作主张地将自己的发现连接在一起,却又有了新的妙处。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这个意思。
然而,能够引发人的无限联想,并且从此联想中有所长进,这也是文艺启迪人细想的精妙之处。
更何况,静安先生在理解诗词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受到词所写的具体状况的局限,而在诗词理解中,大大地灌输了自己的学术和哲学。
三句词话,乃是三种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境界乃是一节比一节有所提高,一节比一节有所深入。
能够体味这三种境界的人,此节开头就说得非常清楚,乃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能有此境界的,往往是智慧之人,是有所成就之人。
在繁杂的生活中,凡是能够体悟出这三种境界,能够过此三种境界,那么就能够宽容豁达地面对生活。
当你不惧生活,便是生活属于你的时候到了。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往往是说生活中的烦躁,这些烦躁,将你的生活一扫而光,满树希望的碧叶,被一系列的不如意扫得一片不留。
生活对你来说,是充满了艰难苦楚的。但心比天高,因为这内心总是向往着独上高楼,其实这里预示着,自身对于平庸生活以及周围生活环境的不满,还表明希望独上高楼,尽早地脱离出平庸,或者从周围大多数生活平凡的人们中剥离出来。
望尽天涯路暗含着内心其实早就对于自己的人生树立了较高的目标,自己是可以登高一望,望尽天涯之路的,也就是内心已经拥有了一个极大的目标,可是这目标仅仅是存于内心,也就是天涯之路在眼中,而不是在脚下。
第一种境界乃是一种自视颇高却又局限于生活牢笼的心态,好似无尽烦恼皆来自欲望,这欲望却又被自己洗刷得有些纯净了,这样的纯净存于本身不纯净之生活中,却又更是苦恼。暂时的独上高楼是不能够解决的,或许还会更困惑。犹如任何一个生活于平庸生活之中,却又对生活充满了理想的小人物一样,这样的小人物或许会成功,更或许会平淡下去,渐渐泯灭消逝于众人之中。更或许,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入人生之境。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之词多是写风花雪月,这与他本身时常流连于烟花场所有很大的关系。柳永在歌妓楼的名声是非常大的,当时的歌妓要是被柳永赠词一首的话,那就身价倍增了。那个时候的风流场可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宁愿柳郎叫,不愿皇帝召。柳永死后,身无分文,还是妓女们凑钱将其埋葬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相思之语,而这里,王国维将其理解成为一个人的成长之艰辛,奋斗之艰辛。为着一个目标,逐渐从第一境界的脆弱迷茫中坚强、坚定起来,衣带渐宽,身消形瘦都不后悔。为一个目标,人儿憔悴,这是执着,执着之付出。
若是上升为一种精神,这第二个阶段便是生活中的所学阶段,精神上的所悟阶段。
坚持固然是好的,但是太过于执着,那么便是思想上的折磨,自然也就是人憔悴了。
执着乃迷,太迷乃固。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中的此句,其实也代表着辛弃疾的执着和雄阔。辛弃疾是宋代词人之中少有的纯爷们。一身好武艺,一颗忠君爱国心,满溢着才华。似乎,宋词的柔媚给整个宋朝都蒙上了一成娘娘腔的色彩,但是读他的词,很少有思想上的惆怅迷茫,更没有如女人一样的自怨自艾。
这句乃是人生中的大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执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寻找快乐,是寻找寄托,是实现目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恰恰是无欲无求,无有才是有,无忧无喜才是人生的清澈澄明。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悟的艰辛。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得的快乐,是人生的大彻大悟,是通体的愉悦,是物质的解脱,是功名利禄的解脱,那么也就没有了执着的痛苦了,也就消解了欲望的烦恼。明白了这些,人生只剩下你去享受快乐了。
其实,转了一大圈,这人生的快乐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你南辕北辙,寻找的方向错了罢了。
这样的寻找,心灵无依的困惑,王国维必定是体会过的,他曾在《欲觅》中写过:欲觅吾心已自难,更从何处把心安。
这样的困惑,这在世之人,又有谁没有过呢?
所以平庸之人生,而真正能得其快乐之人又有何许呢?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