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俗语是老一辈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其中有一些说法,经住了岁月的摧残,如今仍然被别人奉为圭臬。而有一些说法,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变成了没有任何依据的无稽之谈。今天就带大家,看一个与房屋有关的俗语明堂如播米,子孙穷到底。看看它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论?
古人经验
明堂如播米
所谓明堂,如果有洛阳的小伙伴应该对它不陌生,因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就是它。但对于不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只是仅仅知道这个地方,至于它具体是干什么的,用来做什么的,却是有所不知。其实明堂最早是古人用来祭祀和朝会诸侯的地方,像是《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中的明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会客室的意思。而在如今,我们一般是在客厅招待客人,所以这句话中的明堂指的就是我们的客厅
明堂
知道了明堂,我们接下来再看播米。很多小伙伴对于这个词,可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很正常。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人都不在干农活了。其实簸米是旧时人们筛选谷物的一种方式,人们通常会把米放到一个像簸箕一样的容器里,然后上下抖动筛选出其中的石子,然后拿剩下干净的米用来做饭。一般来说,按照常识在抖动的过程中,最后落下的米肯定是杂乱无章的。所以俗语中的播米,其实是杂乱无章的意思。
播米
现在知道了这句话中主要的两个词,意思便浮出水面了,就是家里的客厅没人收拾,一团散沙的意思。
为何子孙穷到底
至于为何明堂如播米,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甚至危害子孙。其实这很好理解,首先这句话是把其中的危害给夸大了,并没有字面上那么恐怖。不过即使是夸大,它仍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客厅是一个家的门面,如果连门面都懒得打理。以小见大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也一定会有所成就。
古代客厅
就像古时候一个叫做陈蕃的年轻人,他整天埋头苦读,对于家中的事物一概不理会。后来有客人前来拜访,看到家中的惨状问道:你为何不先把家里打扫一下呢?如此杂乱的环境,你怎么静得下心来学习呀? 陈蕃回道:大丈夫理应不拘小节,我有重要的任务去做,怎么能为这些小事浪费时间、精力呢 ?客人又说道:听闻陈兄有着报效国家的伟大抱负,我很钦佩。但对于你所说的观点,我却不是很赞同。我认为替皇帝做事,就像是整理家务一样,琐碎的事情很多,要一件件的处理干净。而陈兄连最简单的家务都处理不好,顾此失彼,又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呢? 陈蕃听后恍然大悟,在今后的生活中改掉了这个毛病,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陈蕃
所以说那些客厅脏乱的朋友,就不要拿顾不上、不拘小节来替自己申辩了。像是明朝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每天协助万历皇帝处理那么多的事情。但他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打理自己的个人卫生,比自家夫人还要精致。所以说连每天日理万机的张居正都能抽出时间整理内务,你难道比张居正还要忙吗 ?
张居正
结语:
由此观之,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不拘小节的人,在生活中不一定是有所成就的人。但是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注重细节,干什么都是井井有条的人。另外从这句俗语中,我们能够发现虽然它表面上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大白话。但是在理解了它所蕴含的意思后,就能够发现其过人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以小见大。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面对平平无奇的俗语,不要视而不见。先尝试弄懂其中的意思,没准你就能发掘出其中的奥秘呢 !
善于观察的人
当然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在当时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俗语,或许没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过时了也说不准。对于这类俗语,我们则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果它有有益的内容,就收入囊中。如果没有则要积极的将以改造或是剔除,唯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吸收其中的精华,提高我们自身或是社会的进步。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