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前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单是因为华夏文明延续至今七千年从未间断,更多的是因为古人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惊叹世人。
中华大地经过数千年的征战,有谋士猛将不计其数,也有兵法奇略成百上千。
其中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四大阴谋和四大阳谋了。
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看看两者同样都是兵出奇招,到底谁能更胜一筹呢?
«——【·四大阴谋·】——»
咱们先来说四大阴谋
什么是阴谋?阴谋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一点事儿都没有,但如果你一旦上当,就会发现里面一步一个坑,四面楚歌,危机四伏。
四大阴谋之一:三国第一毒计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那你们知道这三国是怎么分的吗?就是因为这一条毒计,直接导致天下大乱。
东汉末年时期,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在宫中斗得不可开交,尴尬的是何进有点干不过这帮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西凉枭雄董卓。
但大家懂的都懂,高层的身边永远会有那么几个嘴上不把门的。走漏了风声之后,还没等董卓赶到洛阳,何进就被十常侍给算计了,当场就把脑袋就砍了。
董卓心想我这大老远跑一趟,啥也没干岂不是亏大发了?虽然你何进死了,但是还有我董卓啊,兄弟你安心去吧,你的事业我来替你完成!
但董卓什么尿性咱们都心知肚明,在洛阳那是一点好事不干啊。夜宿龙榻淫乱后宫就不说了,那是老董的基本操作了,他不仅控制朝纲,独断专权;还以武相逼,让皇帝退位自己当。
董卓这么玩,那必是引起天下诸侯的反抗,当时以孙坚和曹操为首的诸侯军抄起家伙就要杀董卓。
董卓一看这架势也有点慌,觉得洛阳不安全:行!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们给我等着!
说完就要迁都长安,要回自己的地盘。都城是换了,但董卓还是那个董卓,暴政独权还是让东汉旧臣十分不爽,就想暗中联手除掉董卓。
于是王允就找到了吕布,吕布这个人哪都好,但就是跟他干爹一样看见女的就走不动。吕布这时正好和董卓的一个侍女嘿嘿嘿了,为了不被董卓发现,就借着王允的计策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西凉大军群龙无首,西凉军的首领郭汜和李傕也准备收拾行李跑路。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贾诩。
贾诩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满腹的阴谋诡计。
他对俩人说:你俩是不是傻?现在回去还没到家就被追兵弄死了,还不如破釜沉舟杀回长安,要是成了,那长安不就是你俩的了?就算没成,再收拾行李回家也不迟。
郭汜和李傕听得直点头,扭脸就杀了回去,没成想真让贾诩说中了,长安还真让这俩人拿下了。
自此,东汉分崩离析,天下开始大乱。
四大阴谋之二:管仲灭鲁国
管仲灭鲁的故事绝对值得流传千古,管仲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的首场贸易战。虽然手段有点阴险,但齐国没有出动一兵一马就拿下了鲁国。从兵法上来看,不得不说这是一条妙计。
当时的鲁国主要以布料闻名,尤其是一种很珍贵的布,各国皇室的名门望族都不惜花高价购买。管仲小算盘一打,便心生一计。要不说人家管仲心眼子多呢,谁能想到用布杀人?
管仲当即就在齐国下令,要大量进购这种布料,不买到断货决不罢休。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种商品一旦出现需大于供的情况,那后果必然是价格暴涨。这就是管仲想看到的。
鲁国的百姓也看到了商机,心里很是不爽:老子辛辛苦苦种地,还没卖几块破布过得好。索性地也不种了,鲁国上下陷入了制布狂潮,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日子过得逍遥快活。
没错,这也是管仲想看到的。
眼看鲁国的百姓跟猪一样养肥了,管仲觉得该收网了。便下令齐国人严禁购买鲁布,这可把鲁国百姓整懵了,大骂管仲是阴险小人。
但骂归骂,鲁布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地里的草长的也比人还高了,不出两月,鲁国爆发大饥荒,百姓哀鸿遍野,被逼无奈的鲁国公只得向齐国举起白旗。
这场贸易战打的不可谓不漂亮,也不可谓不阴险。招招毒辣却又把百姓的心理拿捏的死死的,可能这就是中国兵法的魅力吧。
四大阴谋之三:一计害三贤
一计害三贤,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阴谋,但这招确实阴险。
在三国末期,魏国出兵吞了蜀国,蜀汉就此灭亡。但姜维浑身上下206块骨头里有207根傲骨,誓死也不愿意臣服魏国。
于是就想出了他这一辈子最牛逼的计谋,只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会是自己的绝唱,也不会知道这一计会让自己变成后人口中的心机男。
姜维先是假装投降,然后开始着手挑拨邓艾和钟会的关系,目的就是要让钟会造反,钟会也是没脑子,说让造反就造反。
在事情即将败露的时候,姜维反手就污蔑说是邓艾要反,邓艾死后,钟会对姜维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
他又怎么会想到这些全在姜维的计划之中呢?姜维的这个计划原本天衣无缝,只可惜他操之过急。
邓艾死后,又忽悠钟会说障碍已经铲除,怂恿他带领诸将继续造反。但钟会接连不断的造反,让魏国怀疑背后必定有人指使,严查之后姜维的计划彻底崩盘,揪出了自己和钟会,被一起斩首。
姜维这波两头窜着煽风点火的操作确实妙,但结果确实不尽人意,如果按照计划慢慢来,说不定真的会让魏国提前灭亡。
这个真谛让汤师爷在《让子弹飞》里总结的非常精辟:我以为,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一条计谋死了三人,故被称为一计害三贤,但姜维凭一己之力连扳魏国两名大将,也算死的不亏。
四大阴谋之四:驱虎吞狼之计
驱虎吞狼是三国时期荀彧的奇招。这一招妙就妙在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计策了,而且根本破不了,只要用出此计,曹操就一定会获利。
吕布、刘备、袁术三个人,不管谁上当,这套计划就算成了,三个人都得被拖下水。
刘备对汉室那是百分百的忠诚,汉天子的命令他不能不听,不管刘备能不能看出来这是个圈套,他都得听,不听就是不忠,不忠曹操就会以此为借口杀他。所以刘备只能乖乖率兵攻打袁术。
再看袁术,袁术这个人的心眼是出了名的小,睚眦必报,眼里容不得一点沙,眼看着当时的小县令来打自己,他肯定是忍不了的。
吕布这边如果也中计,那效果就更好了;如果没中计,那他也会跟着吕布一起打袁术,对曹操来说就少了一个威胁。所以不管怎么样,曹操永远都是获利的一方。
这就是驱虎吞狼,刘备是虎,吕布是狼,而袁术不过是此计中的跳板罢了。
驱虎吞狼既可以是阴谋,也可以是阳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更倾向于阴谋,所以将其列在四大阴谋之一。
«——【·四大阳谋·】——»
说完四大阴谋,我们再来看四大阳谋。
什么是阳谋?阳谋就是一招一步都在明面上,不管你能不能看出来这是圈套,只能硬着头皮上。就像鸿门宴一样,明知道去了凶多吉少,但又不得不去。
如果说阴谋还有对策能应付,那阳谋就很难有破解之法了。
四大阳谋之一:围魏救赵
在战国时期,赵国吞了魏国一块小地中山,魏国一直铭记在心,于是就伺机向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就抢了那么一小块地,就能让魏军直接干到自己都城。
赵王一时间没有防备,只能向齐国求救,齐国也仗义,当即就让田忌和孙膑率兵增援。
就在田忌准备和魏军正面硬刚的时候,孙膑拉住了他。
孙膑:你先别虎,打仗都靠脑子,现在魏军的精英全在邯郸,说明什么?
田忌:说明他们要打邯郸啊!
孙膑:你是不是傻?说明魏国现在很虚,咱们要是趁现在去打他们的都城大梁,他们是不是就得从邯郸撤军了?
田忌:他们要是撤回来打咱们咋办呐?咱们就是来帮忙的,把命搭里头是不是太亏了?
孙膑:要不说你没脑子呢,咱们在他的必经之路埋伏一手不就行了?他们回来会被偷袭,不回来家就没了,让他们自己选吧......
田忌:好!那俺不跟他们打了,俺带人偷家去了!
孙膑:......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正如孙膑所说,魏国大军看到齐国大军压到自己家门口,吓得赶紧回家支援,赵国之难也迎刃而解。但回家路上被齐国士兵埋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魏军来回奔波,早已人困马乏,自然溃不成军。
这一战打的确实漂亮,直接把围魏救赵打进了《三十六计》。而且这一计确实难破,魏军进退两难,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着实妙不可言。
四大阳谋之二: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听起来就好像在听神话故事,两个桃子就能杀三个人?在扯淡吗?
但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让人匪夷所思,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妙计。
事情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又是发生在齐国,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
论功绩,他们是个顶个的大功臣,但也是一个比一个狂,让齐景公非常不爽。晏婴觉得这三个人留到后面是祸害,很可能会威胁到齐国利益,就向齐景公上书建议趁早除掉这三个人。
于是晏婴就设局,以齐景公的名义让他们三个人来领赏:三个人比功劳,谁功劳大就能领一颗无比珍贵的桃子。但桃子只有两颗,人确有三个。可以想象故事一定会非常精彩。
三个人一听说要比功劳,指定是谁都不服谁。公孙接和田开疆叽哩哇啦说了一大堆,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全讲了一遍,然后一人拿了颗桃子退到一旁,剩下古冶子独自在原地凌乱。
而古冶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心想:我的功劳比你俩多的多,你俩竟敢抢桃,想着就拔剑要和这俩货过过招,公孙接和田开疆一瞅这架势,自知理亏,不仅将桃放了回去,还纷纷拿剑抹了脖子。
古冶子一看俩人因为这点事自杀了,直接傻了眼愣在原地,这场闹剧齐景公在旁看的一清二楚,古冶子知道自己如果不跟他们一起自杀,事情将很难收场,于是也自刎了。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只用了两个桃子,就兵不血刃弄死了三个人。其实细细想来,此计的精妙之处令人后背发凉。
先是晏婴以齐景公的名义邀请三人,就算看出端倪,也不得不去。
随后就是分桃子,三人两桃,就算他们三个不吵架,没分到桃子的人一定会被齐王扣上名不副实的帽子,然后借此杀掉。所以没分到桃子的人要想活命,必定会暴走,一旦暴走,场面就会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
就算有人能一打二活到最后,也会以谋害功臣为由被齐王杀掉。
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三个人都是必死的,这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这两条阳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惹齐国人,玩心眼儿是弄不过他们的。
四大阳谋之三:推恩令
在楚汉争霸之后,刘邦兴起汉室,当上皇帝的刘邦第一件事就是先开会,也就是白马之盟。目的就是要巩固王室,规定以后的诸侯王只能是刘家人当,别人没门儿。
是,这样做确实没毛病,历史上皇室与诸侯国的关系也确实是这么过来的,但问题是随着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往下传,诸侯王和皇室的血缘也越来越淡。此时的诸侯国又岂会甘愿寄人篱下,这颗诡雷炸不炸只是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在汉景帝时期,这颗雷炸了,一下就炸出了七国之乱。好在最终叛乱被平息,但七个诸侯国的国王全死了,诸侯国的实力也被削弱的不成样子。
可尽管诸侯国不强了,诸侯和皇室之间的平衡关系也被这场仗打碎了。诸侯的威胁依然存在。
直到汉武帝时期,刘彻身边的谋士主父偃,眼看刘彻一边干匈奴,一边防诸侯背后递刀子,
过得实在太累了。就给刘彻出了个点子。
而这个点子就是让后世惊叹不已的阳谋——推恩令。
原来的诸侯国实行的是嫡长子世袭制,可推恩令颁布以后,诸侯国的继承制度被改成了长子、次子和三子三个人共同继承。
这一招就是明摆着告诉诸侯国:你们不安分,我很不放心,得办你们。
这一招确实妙,要知道诸侯国的国王是能和皇帝站在一起的,原来只能长子继承,现在三人要争一个位置,后果可想而知。
自古在利益面前,人性都变得一文不值。这一招推恩令可谓杀人诛心。
四大阳谋之四:《论持久战》
中国历史上最无解的阳谋,就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而阳谋一词也是毛主席发明的。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们的毛主席就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胜利的结局。
在《论持久战》中,我们的领袖把日本的败局写的明明白白,还对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和条件做了全面的分析,有理有据。
这篇著作也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表宣传。那个时候,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将要如何战胜日本侵略者,其中也包括日本人。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国人对这场战争大体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会战败的亡国论,一种是认为我们会打跑日本人的速胜论。
《论持久战》的发表,不仅告诉速胜论者别高兴的太早,这将会是一场难熬的硬仗;同时也告诉亡国论者不要太悲观,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丝毫不顾忌战法和自身优势的泄露,依然洋洋洒洒,详细分析了五万多字。而结局也正如毛主席分析的那样,日本侵略者被我们打跑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的胜利。
就算日本人清楚地知道我们要怎么打他们,却还是无法改变自己战败的结局,这也正是毛主席毫无顾忌写下《论持久战》的原因。
这也是《论持久战》能成为天下第一无解阳谋的有力证据。
毛主席坚信日本侵略者无法战胜我们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始终与真理并肩作战。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结语·】——»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四大阴谋和四大阳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孰强孰弱各位心里也应该有了各自的答案。
但这篇文章的意义并不是一定要分个第一第二,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以对比为由头,想让大家记住这些古人的智慧,并以此勉励自己,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