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不定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意思是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
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献公骄奢残暴,横征暴敛,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把持了朝政,并立公孙剽当了卫国国君。卫献公带着母亲逃到了齐国,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后来,宁惠子临死前非常后悔,,觉得自己驱逐国君的行为是一生的污点。将儿子悼子叫到身边对他说:"当初为父一时鲁莽,做了一件可耻的是,就是赶走了国君。现在我很后悔,各诸侯国都知道了我的恶名,如今只有你能帮我改正我的错误了。你到齐国把献公接回来吧。希望这样可以洗涮我的耻辱"说完,就去世了。
宁悼子犹豫不决,他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但是众大臣都极力的反对,大夫右宰穀见过卫献公,他劝说宁悼子说:献公在外流亡了十余年,但是脾气一点没变,他若回来,大家的死期到了。 大夫叔仪也警告宁悼子说:你们宁家现在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认真谨慎。如果下棋者手执棋子犹豫不决,就一定战胜不了对手。对待拥立君主这件大事,不能摇摆不定。你们宁家一会把其赶走,一会又请回来,一定会有灭族之祸。。
卫献公流亡在外时,也不甘心失败,他多方游说个诸侯国,到处进行付过行动。当他得知宁惠子去世,宁悼子要接他回去时,非常高兴。他为了不让宁悼子疑心,派人到卫国对宁悼子许诺,说是复国后,绝不敢于国政大事,只管宗庙祭祀之事。
这时的宁悼子得到了许诺,非常高兴,心想着既可以完成父亲的遗愿,又不会丢掉权力,于是决心接回卫献公。他不听众大臣的劝告杀了公孙剽,最终接回了卫献公。
但是,卫献公复位后,根本没有兑现诺言,而是出掉了宁悼子,消灭了宁氏的势力,最终报了被驱逐之仇。
不论做什么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往往就会酿成大祸。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