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据通报,去年12月1日至今年3月2日,全国共报送2055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4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0%)和BF.7.14(29.2%)。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0例,其中,1例XBB.1,11例XBB.1.5,1例XBB.1.5.5,1例XBB.1.9,4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3月2日降至11339;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3月2日为1.3%(图1-1)。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3月2日的6.6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3月2日阳性数降至320(阳性率为0.5%)(图1-2)。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近1周(2月24日-3月2日)有所增加,3月2日为30.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4%(图2-1)。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3月2日为5.1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5%(图2-2)。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近1周(2月24日-3月2日)有所增加,3月2日为25.3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7.1%(图2-3)。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8周(2月20日-26日)流感样病例占比为3.8%(图2-4)。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1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下降至3.4%;2023年第8周(2月20日-26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近3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8周为25.1%(图2-5)。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3月2日下降至1.1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9.3%(图3-1)。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3月2日下降至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0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8例),较峰值下降了99.9%(图3-2)。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3月2日为0例(图3-3)。2月24日至3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0例。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新冠病毒感染
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3月2日,全国共报送2924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8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4.0%)、BF.7.14(25.6%)和BA.5.2.49(12.8%)。BA.5.2等19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66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8%)(图4-1)。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
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28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2日,全国共报送2055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4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0%)和BF.7.14(29.2%)(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0例,其中,1例XBB.1,11例XBB.1.5,1例XBB.1.5.5,1例XBB.1.9,4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2日)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总体来看,北京、内蒙古和天津以BF.7及亚分支为优势株;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
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28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3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268.9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42.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95.6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41.3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001.3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9.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32.8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89.0万人。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3月2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4%(图5-3)。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
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老年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老年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江苏疾控权威发布:三月防病提示
三月到来,气温回暖
但日夜温差较大
且春季也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生病哦!
近日,江苏疾控发布了
三月防病提示
快跟小东一起来看看吧~
01
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全省每年的流行高峰大约为当年的10月份左右到次年的4月份左右。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尤其应关注诺如病毒疫情发生情况。
预防提示: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彻底清洗生食的水果和蔬菜,海鲜类食品一定要彻底地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平时注意饮用水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水至少冲洗20秒,防止病毒经手进入消化道。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当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和家人相对隔离,呕吐和腹泻后应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环境表面和衣物等。厨工应该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集体单位在发现疫情苗头时应及时和辖区疾控中心联系,共同核实和尽快处置疫情。
02
预防学校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要警惕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预防提示:
■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入职体检和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
■充分利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工作,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止蔓延扩散;认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随访工作;
■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要及时接受检查;如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学生肺结核患者应按《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相关要求接受休复学管理。
03
预防蜱传播疾病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蜱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是一种可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生物。已知蜱可携带 83 种病毒、31 种细菌、32种原虫,可引起发多种疾病,危害很大。
预防提示:
蜱的害处真是大,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它的叮咬呢?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物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黏附;要穿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
■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涂抹、喷洒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对蜱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但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驱避药物,3岁以下幼儿不宜用柠檬桉叶油的驱避剂;驱避剂不宜用于儿童眼、口及皮肤破损处等部位。
■当带宠物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进门前,先检查一下宠物身上是否叮有蜱。
■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
■带孩子出外回来,也要检查孩子的以上部位。
04
预防霉变甘蔗中毒
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初春季节,2到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甘蔗霉变产生的毒素主要损害中枢神经,溶于水且耐高温。其毒性强,吸收快,食用后最快可能十几分钟就出现中毒症状,重者会在约2小时内发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头晕、头痛、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更会出现阵发性抽搐、四肢强直、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提示:
■不要买霉变的甘蔗;万一买到霉变的甘蔗,坚决将其丢弃。
■对于来路不明的甘蔗汁,尽量不要购买。
■如果买了甘蔗回家并没有现场削皮、斩段,放一段时间再吃也很容易变成霉变甘蔗,所以推荐尽量现买现吃。
■儿童对霉变甘蔗的分辨力不足,容易因误食而导致中毒,且其神经系统的症状往往比成年人重,家长应尤其引起重视。
■霉变甘蔗分辨要点:
(1)外表可能有霉斑,按压质地较软;
(2)切开后瓤部的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蔗心发红或发灰,甚至可见菌丝;
(3)闻之有霉味或酒味。
05
预防柳絮过敏
柳絮对一般人群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对柳絮过敏的人,吸入柳絮、杨絮、花粉等物质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皮肤上也会出现过敏性反应,如皮肤瘙痒、眼结膜发红等,严重的还会影响睡眠。
预防提示:
■关紧门窗。对柳絮过敏的人,白天要关上门窗,以防止室外杨柳絮、花粉飞入。
■做好自身的外在防护。外出时,身上尽可能穿得严实些,特别注意保护好面部,可以戴上口罩、眼镜、纱巾、帽子等,尽量避免与杨柳絮的亲密接触。
■柳絮较多的时候,尽量减少在外逗留时间。中午时段、晴天的傍晚等时段,空气中杨柳絮较多,应尽量避免此时段外出或在外长时间逗留。
■杨柳絮若落到面部,不要急着用手去搓揉和抓挠。妥当的方式是立即用纸巾或消毒湿巾擦拭,回家后再及时用清水洗净。
■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应该尽快看医生。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小猪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