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期许是什么意思(自我期许是什么意思呢)

抒情君 9

在心理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实验,也被后人称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人际期望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在考试监考员的帮助下,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在学年初进行了一场智商测试,但学生并不知道这是智商测试。测试的结果老师也不知情,只有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知道学生智商测试成绩。

随后他们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作为前途光明的学生,并将写有这些学生名字的名单交给了老师,还特意嘱咐老师要对名单保密,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老师也积极配合做的很好。学年结束时所有学生又做了和年初相同的智商测试。

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罗森塔尔要进行这样的实验呢?这是因为他想证明老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进行这次实验之前,罗森塔尔曾对他人的期望会如何影响做了大量研究,并猜测现实会被他人的希望值所左右,也就是说个体的行为和被寄予的期望会趋于一致。

而这次校园实验的结果也正如罗森塔尔期待的一样,那些在名单上的学生的智商测试成绩要比第一次显著提高,而那些不在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则没有发生类似的显著的变化。

罗森塔尔的这次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里面涉及暗示的作用。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赞许等行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

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自我实现预言,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就会起到鼓励、促进的作用,促使个体敢于突破和取得进步。

不过,反过来说自我实现预言也是人对于自我认知的图式思考过程。每个人的认知,会决定着他的未来,还有行为上的变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同样的挫折和困难,有的人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再是艰难的情况也愿意面对;而有些人则会唉!这就是命,就这样吧。相同的场景,引发的是一个人不同的心理活动。

性格决定命运,也揭示了自我实现预言的心理过程。如果你相信自己,不会把预言当做自己的条条框框,能够意识到这样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敢于突破,那么你就能获得成功;

相反,要是你过于认命,遇到事情很消极地面对,事情也一定会像你的预期那样,朝着失败的道路前行。我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没办法面对,那么我就不会行动;你不去行动,必然的结果就是失败。

例如你去参考高考,你要是畏惧考试难度,不去考试,你100%会考不上大学;但如果你去考了,有可能考不上大学,努力了,说不定会有希望考上。

说到底,自我实现是人的思维牢笼,只有当你突破了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性,敢于行动,才有可能消除暗示对你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