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衣下裳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服装形制。《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由此可见衣裳的由来已久、可见它在后人心目中被重视的程度。上身着衣,下身着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说文》: 常,下帬也。常就是裳,帬是裙的古体字。
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的人形陶器证明,上衣下裳制最迟在商代时就已经形成了。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上衣下裳制是人们的主流服饰。
《易经》所讲此制为黄帝尧舜时所创,取之于天地的形与色。天在上,地在下,故而衣在上,裳在下。上衣下裳是适应性最广的穿法,不限男女,分为常服和礼服两类。常服一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劳作时穿着,方便轻松;礼服在重大庆典、祭祀、节日等礼仪场合穿着,华贵严肃。最高级别的礼服为冕服,如:十二章纹冕服。
十二章纹冕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下期预告☞上下连裳制☜,记得来看哟~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