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青龙山: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大学生奋斗纪实(关于早安青龙山: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大学生奋斗纪实的简介)

抒情君 7

14年前,第一次坐着绿皮火车踏上人生最美时光的旅程,南下美丽江城武汉求学,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美丽邂逅。青龙山下日新月异的武工院,以她的宽广胸怀包容了年轻的我们,培养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激发出我们的活力,让我们在此真正成人。14年后,欣闻母校已十五华诞,回望走过的路程,感慨无限,看到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经母校培育服务社会,也已欣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初进母校求学的日子,便立志人生要奋斗向上,要去欣赏更美的风景;在四年共处的日子,更是努力珍惜每一天,努力培养自己一技之长,勤奋钻研;而今回望母校之际,为当初的选择无愧无悔!也正是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打牢了基础知识,磨砺意志,砥砺品格,并养成良好习惯至今受用。经过在母校的四年拼搏,努力全面打牢基础,有幸跨专业由测绘工程考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研究生,也因始自母校寻找到对金融学的兴趣,又跨行转做金融投资,最终实现大学立志之理想,努力为社会贡献应有力量。毕业后曾辗转祖国上百座城市,考察上千家企业,多次走出国门,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母校的培育和自己大学时光的辛勤付出,找到并培养了人生最为珍贵而难得的兴趣。

立德树人。母校十五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有志之士。《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母校的辛勤教师们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实现千姿百态的教育效果。母校将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我们,为我们提供适合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让我们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大量涌现,已大大超出了传统思想理论体系的范畴,探索、创新和实践成为了时代主题。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涵育出真正的学术;才能让学问更有思想的锋芒,让思想更有学问的根底。大学深切地影响着现在和未来,不仅表达着一个时代的心音,还书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大学的产生、传承,清宁、繁盛应始终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同向而行、相得益彰。大学的大历史体现在不断传承衣钵的一代代学人,不断展现思想光华的年轻学子,不断产出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使得大学保持着永久的活力与魅力。

十五年征程,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母校和我们其中一定有过柳暗花明的阳春美景,也曾有过逐步克服的重重难关。然而,她却在一次次磨难中不断塑造自我的完美与高大,变得更加顽强,我们也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重新奋发!我们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蔚蓝的天空和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怒吼或大雨滂沱。所以,任何成功都不会是嗟来之食。特别是人在遭遇困厄时,能够穷则益坚,创造辉煌的人生,决不是轻易能实现的,期间的付出与汗水,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和悲伤,最后只能由我们自己默默地消化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和母校都已经做好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十五年来,从艰苦创业到转设更名,母校的面貌变了,然而我们对母校的祝福不变。十五年来,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铭记母校的恩情。我们为母校的每一点新成绩而兴奋,我们为母校的每一次新跨越而喝彩。今年,欣逢母校十五华诞庆典,我们最想向母校倾诉的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与母校有过筚路蓝缕的日子;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母校给了我们特定的品质和风貌;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见证了母校新世纪的辉煌;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母校的精神正在由我们传承与弘扬!

未来已来,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继续秉持母校教育我们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财富,站稳脚跟,与世界互动交融,让早已融化在血液中的创新禀赋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生产力。我们和母校一定会取得更多让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THE END

文 图:胡宗杰

本期编辑:刘奕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