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宝玉几个林黛玉性)

抒情君 3

《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们知道,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那么什么是仁?孔子的弟子颜渊就直接问过孔子,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就是克服和约束自己的欲望,代之以礼去面对世界。比如在与人相处中觉得心里不爽了,如果做不到克己,就可以马上爆发,或给人下脸色或出言伤人。如果做到了克己,就会克制内心汹涌的坏脾气,依然与人友好相处。

能不能做到克己,就与个人修养相关了。所以,儒家提出,读书的初级目的,就是修身,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当一个读书人放弃了克己,任由真性情随时随地发泄,结果会怎样?

林黛玉做出了示范。

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在克己复礼上简直做到了完美。但是,随着被贾母宠溺,黛玉完全放弃了克己,成为了一个无礼之人。

不再克己的黛玉,本性中的两大特点便暴露了出来,而这两个特点,同时存在于王熙凤和夏金桂身上,因为这二人也从来不克己,只凭自己的喜好行事。

这两大特点便是唯我独尊和拈酸吃醋,这二者也是被娇养女孩的通病。

林黛玉、王熙凤、夏金桂都因被娇养而唯我独尊。

明清时期,新儒学盛行,越是大家族的女子,所受的约束越多,尤其注重克己,凡事以礼为先。所谓大家闺秀,其标准就是能不能做到克己复礼,而不是以权势和财力来衡量

于是,我们能看到,即使林家只能算小门小户,但初入贾府的林黛玉,其克己复礼可谓做到了极致。尤其是当黛玉了解到贾府不注重女子读书时,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她的回答是: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尽显其谦逊和低调,正是大家闺秀的体现。

然而,融入贾府安富尊荣的环境之后,黛玉就变了,变得唯我独尊,也就是书中所描述的孤高自许

略举两例:

其一就是著名的宫花事件,当黛玉看到周瑞家的送来的花时,第一反应就是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得知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便极为不爽,当场让周瑞家的难堪。

黛玉早已形成了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的意识,迎春、探春、惜春都要靠后。所以,如果府内送东西,要么是单送我一人的,要么是先送我。这是非常典型的唯我独尊。

其二就是元春省亲时黛玉的表现。当元春提出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时,黛玉的心理活动是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意思就是要表现得特别出挑,以炫耀自己的奇才,与刚进府时的谦逊与低调大相径庭。

这就是林黛玉的唯我独尊,孤高自许,以压倒他人为目的

同样的唯我独尊,我们很容易就能在王熙凤和夏金桂身上找到。

王熙凤的唯我独尊,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利益的捍卫上,从而不惜与社会制度对抗。

同样略举两例。

男尊女卑是当时的基本制度,体现在夫妻关系上就是夫唱妇随。王熙凤偏偏要与之对着干,家里家外全方位压制贾琏,甚至插手贾琏的工作,比如将贾琏原定要安排给贾芸的工作,强行要求安排给贾芹。

在对抗妻妾制度上,王熙凤的手段更加狠毒,防范着每一个出现在贾琏身边的女人,并不惜把从小陪她长大的平儿当成牌坊立起来,为自己建立贤良的名声。

这就是王熙凤的唯我独尊,个人利益至上,别人都可以牺牲

夏金桂的唯我独尊,作者写得更为明显,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把这话换一种高雅的方式表达,就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她的唯我独尊也表现得更为直接,一点都不遮掩,比如书中说她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她设计陷害香菱,并不是因为香菱是薛蟠的爱妾,而是因为香菱才貌俱全,也就是才和貌都超过了她,所以心里不舒服,非除掉香菱不可。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与香菱一段对话中看出来:

一日金桂无事,因和香菱闲谈,问香菱了家乡父母。香菱皆答忘记,金桂便不悦,说有意欺瞒了她。回问她香菱二字是谁起的名字?香菱便答:姑娘起的。金桂冷笑道:人人都说姑娘通,只这一个名字就不通。香菱忙笑道:嗳哟!奶奶不知道,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香菱言还未尽,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

只因自己名为金桂,金秋之桂,自认是最香的花,便不允许说别的花香,何况是毫不起眼的菱角花。

这就是夏金桂的唯我独尊,只有自己是菩萨,别人都是粪土

唯我独尊是如何形成的?娇养!

无一例个,林黛玉、王熙凤和夏金桂都是因为被娇养而唯我独尊,缺乏了大家族的正常教育

林黛玉、王熙凤和夏金桂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拈酸吃醋。

第八十回,宝玉问王一帖有没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有读者认为他是替黛玉问的。虽说四十五回后的黛玉已经不再妒了,但四十五回前的林黛玉十足是个妒妇,其拈酸吃醋之强烈,一点都不亚于王熙凤和夏金桂。

说到女人的拈酸吃醋,必定与男人有关。没错,林黛玉的拈酸吃醋,就全因贾宝玉而起,而且专门针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薛宝钗。

对于林黛玉的拈酸吃醋,作者专门用回目名来点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只因宝玉独自去探望病中的宝钗,并与宝钗举止亲密,黛玉便半含酸了。

这个半含酸,不是酸的成分只有一半,而是指黛玉半藏半露,不敢太明目张胆,但内心的酸意又藏不住。

自此以后,因为有金玉一说,黛玉便对宝钗充满醋意,明里暗里处处针对宝钗,并为此长期和宝玉吵架,逼得宝钗不得不借扇双敲,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如果说林黛玉的拈酸吃醋表现得还算含蓄,那么王熙凤和夏金桂的拈酸吃醋就显得明目张胆了。

小厮兴儿说王熙凤,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她一面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一面却不准贾琏接近平儿,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她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

正是因为见识了王熙凤的醋劲,当宝玉听香菱说薛蟠将娶亲时,便替香菱耽心虑后起来。宝玉深知,以香菱的才貌和气质,很难不让主母拈酸吃醋。

果然,夏金桂进门没多久,就开始折磨香菱。宝玉听说后,发出感叹:(夏金桂)举止形容,也不怪厉,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焉得这等样情性,可为奇之至极。所以他才去求助王一贴要贴女人的妒病方子,他以为女人拈酸吃醋是种病,治一治就能好。

红楼中有一个女子群体,但唯有林黛玉、王熙凤和夏金桂三人具有唯我独尊、拈酸吃醋之性。王熙凤来自不重诗书只重权势的王家,夏金桂则因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这二人唯我独尊、拈酸吃醋并不奇怪。只有黛玉,出自书香世家,曾经那么谦逊和低调,竟然也变成了唯我独尊、拈酸吃醋的市井女子,全然没有大家闺秀的胸怀和气度。

这正是作者对林黛玉的批判,只因她被贾母娇养、被宝玉宠爱,习惯了贾府安富尊荣的生活,导致了教养的缺失,不再克己复礼,变成了一个刻薄小性、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刺猬

相关阅读:

《红楼梦》| 谁还记得,那个初进贾府极具教养惹人怜爱的林姑娘?

探春有多不喜欢黛玉?不记得她生日还当面怼她,原因值得深思

《红楼梦》|李纨讨厌妙玉吗?不,她真正讨厌的是黛玉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