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糕是什么意思,送糕有什么意义

抒情君 5

2018-04-17 宋旭 画报朔州

晋北一带,有一种饭食,叫拿糕。

所谓拿糕,就是将玉米面、莜面或荞面放在水里,边煮边搅,待面和水煮凝,能够用筷子夹起来,拿糕就做成了。怀仁人管这一过程,叫打拿糕。

打拿糕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包括烧水、下面、焖熟、搋和等几道程序,技术含量很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下面。

下面要把握火候。水温在60—70度左右就要下面,早了,做出的拿糕发憨,迟了,面进入水里,马上形成大大小小的面球,做出的拿糕夹生。下面时,不能将面一下子倒进水里,而是左手将面抓起,手指来回揉动,让面均匀地从手指间漏出,撒入水里,而且,一边撒面,一边用右手所持的筷子在水里不停地搅动,这样做出的拿糕,才能不带面球,不会夹生。

(拿糕一词,是典型的蒙汉结合词汇。拿,为蒙语nanggi的音译缩读,意为有黏性的,和汉语的糕合起来,就是黏糕。)

拿糕的原料,左云、右玉一带多用莜面或荞面,怀仁、大同一带则多用玉米面。小时候,拿糕是家里的主食。几乎天天吃拿糕。每年秋天,刚下来的玉米面新鲜,做出的拿糕香甜可口,等到了五、六月份,也就是民间所谓五黄六月的时候,由于玉米放的时间久了,做出的拿糕略带苦味。但在那个年代,是苦是甜都得吃,庄户人讲的是肚圆。

那时候,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人在口泉沟当煤矿工人,吃供应粮,每月有几斤白面,白面不足时,就拿挂面顶。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在他家大院里玩,看他家里隔天吃挂面。每当快要吃饭时,小伙伴们就扒在他家窗户外,看人家一绺一绺地往嘴里送挂面,唾液不住地在嗓根窝打转。回家后,看到母亲端上来的拿糕,就问母亲:咱家啥时候也吃顿挂面。母亲说:好好上学,等你长大了,就能吃上挂面了。

从那时起,小宋就立志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要吃上挂面。

谁知,小宋变成老宋了,虽说挂面没少吃,但时不时地想起拿糕,总思谋着哪天好好地吃顿拿糕。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