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宠爱贵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他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
中国传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刘邦废太子之事引发了两个方面的强烈反应:
第一个做出强烈反应的是朝中大臣。张良、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其中,叔孙通于汉十二年劝阻刘邦废立太子时的一番话非常最具代表性: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为代表的朝臣们看重的正是制度治国,他们认为:一旦制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张良、周昌等大臣们的反对皆缘于此。
另一个作出强烈反应的是此事的最大受害者吕后。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史记·留侯世家》)
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吕后就让他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张良对吕泽说:皇上在战争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现在是因为爱而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说能了结的事。但是,皇上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的高士;皓,白,指发白)却始终请不来,因为他们认为皇上对臣下态度一贯傲慢。如果你们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皇上一定会看见。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吕后立即付诸实施。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史记·留侯世家》)
一次朝宴,高祖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高祖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要随从我的儿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
四位老人敬完酒,离去。刘邦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是,他们四位高士都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戚夫人听说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说: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人唱一首楚歌。歌词说: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啊,横渡四海。横渡四海啊,还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有什么用呢(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翩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史记·留侯世家》)。
从此之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这年秋天,从边塞传来警报,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入侵汉朝在山西的诸侯国——韩国(汉初韩国的位置与战国时的韩国不同),已经将韩国的都城——马邑团团包围。
韩王信急忙向中央发出求救信号,同时为了拖延匈奴攻势,派遣使者与匈奴谈判。没有想到韩王信的这个举动,被中央误读为叛国企图,刘邦派出使者,严厉责备韩王信。韩王信陷入内外交困,九月,索性向匈奴投降。匈奴骑兵于是越过韩国,威胁晋阳。
这一次,刘邦决定御驾亲征。汉军前锋在今山西一带与韩国叛军及匈奴骑兵作战,韩国叛军及匈奴骑兵迅速溃败,向北退去,汉军紧追不舍。
这时已经进入隆冬,气候寒冷,接近三分之一的汉军士兵手指被冻掉。刘邦把指挥部设立在晋阳,派出特工人员,侦察匈奴实力。特工人员回来,报告说匈奴派来的只是些周朝媲美。娄敬见了汉高祖,坦率直言:洛阳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在中原之中,但是这个地方的经济实际上已经被战乱摧毁,定都于此,利小弊大;不如关中地腴民富,且被山带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张良也支持娄敬的意见,刘邦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决策定都长安。为了表彰娄敬的建议,特赐娄敬老子面前冒顿。
果然对敌人情况不明、盲目轻视的刘邦登上平城附近的白登山,视察前线,这才发现匈奴实力不可小觑,但时已晚矣!
得知汉朝皇帝已经上山,匈奴骑兵四面而来,将白登山围困得水泄不通。刘邦站在高高的白登山上,欲哭无泪。这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汉朝人有首歌谣是这样描述白登一役的: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据说冒顿指挥骑兵四面围攻白登: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把汉军冲散。
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匈奴骑兵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汉军步兵则擅长防御,因此刘邦虽然被包围,匈奴却不能围而歼之。
但在被困7天7夜之后,刘邦也不禁着急起来。这时候,陈平出了个主意,让刘邦成功突围了。
通常的说法是陈平找随军画家画了若干幅美人写真图,派特工秘密送到冒顿的阏氏那里说:如果还不退兵,皇帝只好把这些美女送给冒顿单于,到时候,单于还会不会喜欢阏氏您呢……
陈平还真是了解女人的心计,冒顿的老婆立刻吹起了枕边风:大单于,你别把皇帝逼得太紧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冒顿蛮听老婆的话,下令解围一个角。正好天降大雾,刘邦从解围的一角悄悄溜出。回到平城,这时汉军主力也陆续抵达,匈奴兵团完全解围回国。
另一种解释是:冒顿和汉朝的一支叛军约定了联合行动,但是这支叛军放了冒顿鸽子,所以冒顿怀疑其中有阴谋。其实匈奴人作战,一直是快进快出,目的在于掳掠财物子女,并非攻城拔寨,持久战和攻坚战不是匈奴的风格,久攻不下,而汉朝主力将至,匈奴又何必执着呢?选择撤退,合情合理!
危机解决,刘邦想起了刘敬(娄敬),他还被关押着呢。刘邦特赦刘敬,向他道歉,给他增加封邑收入,显示出帝王领袖难得的宽宏风度。
刘邦上当的主要原因是骄傲,其实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军事才能有几许,已经得到充分检验。刘邦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军事上更多的依仗韩信、彭越等将领。但在即位为皇帝之后,刘邦的御驾亲征的次数反而却多了起来。作为内战的胜利者,刘邦大概真的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手中握着的权力越大,官印子越大,好像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脾气也会越来越大。可是若是以为脑袋里的智慧也会水涨船高,呵呵,这就要跌跟斗了!人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在这里也应验了。
答案很简单,韩信已然在此前一年,被刘邦贬为淮阴侯,换而言之,他已经不是能带兵征战的大汉将领,而只是一个软禁中的囚犯而已——试问,刘邦如何敢把军队交给他,让他代替自己去抵御匈奴呢?
鸿鹄歌
【原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注释
⑴鸿鹄: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⑵举:振翅高飞。
⑶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⑷就:成,丰满。
⑸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作品鉴赏】
《鸿鹄歌》四皓与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鸿鹄歌》刘邦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名家点评】
清·张玉谷: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络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己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甩毛能于占身分中,留碍勾留之意,最为灵警。
作者介绍
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中文名
刘邦
别 名
刘季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出生日期
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
逝世日期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6月1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
主要成就
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主要成就
设立典章,设立制度
消灭诸侯,维护统一
代表作品
《大风歌》《鸿鹄歌》
庙 号
太祖
谥 号
高皇帝
在 位
称王5年、称帝8年
陵 墓
长陵
史书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封国称王
汉王(前206年-前202年)
建汉称帝
汉帝(前202年-前195年)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