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高尿酸是如何引起肾脏病的呢?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肾病?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使尿酸派度超过420L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肾病系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本病多见于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男性占90%以上,病程较长,早期表现肾小管功能障碍,晚期累及肾小球,少数可发展至尿毒症。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病因有哪些?
一、尿酸产生过多
1)嘌呤摄人过多:血清尿酸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
2)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经过的11生反应中的酶异常增多可导致嘌呤合成过多。
3)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放化疗后。
二、肾清除尿酸减少
1)肾小球滤过减少:持续高尿酸血症患者中90%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2)肾小管分泌尿酸诚少:由于药物、中毒,或内源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和(或)再吸收增加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
3)肾小管重吸收增多:高尿酸血症也可由于距分泌位置的远端重吸收的增强导致。这些可见于糖尿病脱水或利尿治疗的时候。
三、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遗传性乳糖不耐受、乳酸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及乙醇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关节炎:尿酸可沉积于关节。出现关节病变。急性关节炎,多先侵犯第1跖趾关节。夜间痛表现明显,受累关节可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般3-10日症状自行消失,不留痕迹。急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逐渐迁延不愈。出现慢性关节炎表现,即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关节部位出现结石。可破溃形成瘘管。
二、痛风石: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肌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白色酸性结石,称为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肾病有哪些肾脏表现?
(1)早期表现:高尿酸血症肾病起病隐匿,多至中年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轻度腰痛及轻度蛋白尿。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为肾受累的最早指征,部分患者可伴水肿及高血压。
(2)尿酸结石:尿酸沉积引起的尿酸结石可由尿中排出,可有肾绞痛表现;结石若致尿路梗阻可继发感染,出现肾孟肾炎的表现。
(3)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由于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小管,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4)尿酸肾病治疗不当最后可发展至尿毒症。
高尿酸血症肾病常通过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蛋白(+到++),间歇或持续。尿呈酸性,可见尿酸结晶,尿比重低,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白细胞升高。
2)肾功能检查:严重者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3)其他:血尿酸升高>420pmol/L,多数患者尿尿酸排泄增多>4.17mmol/d(700mg/d)。
4)尿结石:成分分析证实为尿酸结石。
二、影像学检查
静脉肾孟造影检查(IVP)、B超检查有助于尿酸结石诊断。
三、病理检查
肾活体组织检查见肾小管间质病变,手肾间质及肾小管内我到双折光针状的尿酸盐结晶即可确诊。
高尿酸血症肾病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一、限制含嘌呤食物
体内尿酸主要来源为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食物中外源性核蛋白经消化液中的水解酶水解为嘌呤,在肠黏膜内再分解后排出体外,很少被吸收到体内。健康人食用无嘌呤食物,仅使血浆尿酸降低59.5umol/L。痛风患者限制或少⻝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沙丁鱼、肝、肾、肺、舌、鸽肉、鲱鱼、凤尾鱼、马哈鱼、瘦猪肉、贝肉、酵母、扁豆、花生米、大豆及菠菜等。多吃些低嘌呤食物,如谷类、麦类、蛋类、蔬菜及水果等。
二、节制食量
痛风患者多较肥胖且常伴有高甘油血症和高血压。因此,低热量饮食使体重降至标准范围,对防治痛风发作和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三、禁止酗酒
饮酒可使血尿酸迅速增高,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与腺核苷酸周转加速、尿酸生成增加有关;此外,乙醇可使血中乳酸增高;抑制尿酸排泄,所以酗酒易诱发痛风发作。
四、多饮水
多饮水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L以上,促进尿酸从尿中排泄,防止过饱和的尿酸及尿酸盐在肾内沉积。
五、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提高尿酸及尿酸盐在肾内的溶解度,有利其排泄。一般认为将尿pH维持在6-6.5为宜,这样可使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提高10倍。尿液过分破化也不相宜,如尿FH>7.0则钙盐易沉积,可导致磷酸钙及碳酸钙结石形成。常用碱性药,如碳酸氢钠1-2d或复方枸橼酸溶液20-30ml/d,每日分3-4次服用。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