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8月23日6时继续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中显示,预计8月23日白天,重庆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据重庆消防官方微博,8月18日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干旱,重庆市江津、大足、铜梁、巴南等区先后发生山林火灾,经市区两级全力扑救,目前火势可控,无人员伤亡。目前,各处山火得到有力压制,暂无人员伤亡,灭火救援及余火清理、原因调查、过火面积复核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林火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白夜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表示,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森林自燃是近期重庆山火频繁的重要因素。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和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理事余树全亦持如是观点。
图源:新华社
持续晴燥天气引燃山林植被
实际上,自今年7月以来,重庆天气晴热异常、酷暑难耐。截至8月18日,重庆气象台统计显示,重庆市共15个区县最高温打破当地同期高温纪录,31个区县的极端最高气温突破40℃。高温、干旱让重庆大部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极高。
图源重庆气象官方公众号
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森林自燃也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白夜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表示,森林自燃是指没有外来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燃烧现象,从引发的环境上,主要有内部自热引发自燃和外部环境引发自燃。内部自热引发自燃包括泥炭发酵自燃、矿层自燃等现象;外部环境引发自燃包括聚光作用、草木自身引起的自燃现象。而林区分布的煤矿(煤矸石)、白磷矿等也是引起森林自燃的条件之一。
还有一种现象是由聚光作用引起的自燃。白夜称,一些表面呈凹形的山石或崖壁,会像太阳灶一样,将阳光汇聚成燥热的耀眼光斑,落在枯草或含有油脂的树木上,也会引发森林自燃,森林中也存在有‘纵火花’之称的岩蔷薇、‘纵火犯’之称的白鲜等植物,其叶片自身能分泌出燃点很低的有机物酯、醚,一旦气温达到40℃就可能发生自燃。
图源:新华社
余树全也指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般这些区域夏季雨水充足,不容易发生火情,但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持续高温导致山上枯枝落叶一旦遇到火源极易产生明火,从植被类型来看,当地的部分树种燃点低。
对此,《重庆日报》也报道称,重庆主城都市区及渝东北、渝东南部分区县分布有大量桉树,在当前持续40℃以上的气温下,桉树会分泌出大量易燃的香油精,再加上长期干燥无雨,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严防复燃成为当下灭山火的第一要务
8月18日,据重庆市林业局预防处消息,重庆22个涉林区县已发布森林防火封山令,封山区域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和一切易发生火灾的作业行为,封山时间截至8月31日。
据《重庆日报》报道,据了解,随着农村能源结构改变,薪材使用减少,重庆林下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加。林下可燃物含水率极低,遇上火星或者局部热量聚集过高,极易引发自燃,进而蔓延形成森林火灾。目前,重庆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及区县对林区内的泥炭和煤矸石集聚区进行排查处理,同时提醒市民勿在林区及林缘随地乱扔玻璃、矿泉水瓶、打火机、电池、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品以及低燃点的垃圾。
图源:新华社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防火司2021年发布的《数说中国森林火灾这十年》一文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每年森林火灾发生的总次数都在2000次以上,其中以一般火灾和较大火灾为主要类型,集中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为火灾多发地区,十年内森林火灾的发生总数都在3500次以上。
由于发生在山间的火灾地势复杂、风向难以估计,一直以来,野外火灾都是世界各国防治火灾中的难题。
余树全进一步介绍称,火势蔓延主要受风向、风速的影响。一方面,遇到大风天气,火势蔓延速度越快,燃烧势头愈加旺盛;另一方面,山火发生后,短时期会释放大量热量,加热周围空气,产生局部空气对流,随之而来的便是风的产生,在这样的叠加效应下,特别是从下坡往山上蔓延,加上热气流的上升,坡度越大的山脉,火势蔓延速度就更快。
即使部分山火已扑灭,但由于山火所在山间地形、气候原因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仍不排除接下来有复燃的可能性。余树全认为,在经过长期干旱后,实际上相关区域基本都具有很强的燃烧性,若山间大风突然转向,难以想象后果。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森林自燃是近期重庆山火频繁的重要因素。白夜也如是表示。
而在提升森林火灾防治方面同时,余树全也建议:第一,要加强防火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装备、隔离带、救火队伍等建设;第二,加强预警方面的研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作出预测研判;第三,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向群众宣传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