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要为后面的内容定个性,做个总结的话,那么用三句话概之:
人类有机会缓慢衰老吗?有机会!
人类可以寿命延长吗?可以!
人类寿命一直在延长,是因为现代生活缓慢衰老吗?不是!
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工业时代开始,大概就以每年多活3个月的速率在持续保持增长。我们国家的趋势也类似,尤其是自从进入了和平年代以后,可以明显看到一个急剧的增幅,随后不管男女,都进入了平稳的增长趋势。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预期寿命变化曲线,深蓝色为全球平均值,其余为各大洲平均值
其中,研究人员用到的两个关键参数,分别叫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和生命均等指数(lifespan equality index,作者自译,目前未见统一翻译),前面的好理解,解释一下生命均等指数。简单来说,这个指数就是用来衡量,在一个族群中,不同个体的死亡年龄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如果族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的年龄都类似(比如是因为衰老的规律,限制了寿命的上限,大部分人口差不多都是在80岁左右去世),那么这个指数就会很高。相反,如果死亡跟年龄没有关系,不同年龄的死亡风险的差不多,那么这个指数的值就会很低。
随后,研究人员用到了9个不同种族的人群数据,发现生命均等指数和预期寿命有很强的关联性,即:寿命越长的种族,生命均等指数也越高,反之亦然。而且,这样的趋势,不仅仅是人类特有的,当研究人员把调查范围扩展到其它灵长类动物身上的时候(比如,大猩猩,黑猩猩,狒狒等),居然发现了一样的趋势!这就更有说服力了,说明这个趋势并不是因为人类有了科技,战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才产生的,而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不同生物的生命均等指数,底部灰色为人类,上方为其它不同灵长类
既然如此,那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人类种族中的预期寿命差异,是因为衰老速率差异导致的么?比如亚洲人和欧洲人的预期寿命不同,是因为两个人群的之间衰老速率不同。
根据数据模型的结果,研究人员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因为他们发现只要微调一下,代表了衰老速率的参数,就会严重的改变之前发现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和生命均等指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衰老的速率调整,也无法产生不同种族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但是,有一些系列参数,却可以很好的还原不同种族/物种之间的差异性,那就是早期死亡率!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的寿命一直再持续延长,并不是因为现代科技和生活条件延缓了衰老,而只是因为现代医学和抗生素等发明,大大的降低了人类的婴儿,儿童和青年的死亡率(这些群体,在自然环境下,是相对死亡率最高的群体)

好了,看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内容仅供参考。